一戰時佔據優勢的德國為何投降?德國為何能二十年後再發動二戰?

林也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德國投降主要是因為戰爭久拖不決,己方盟友作戰不利,意大利倒戈,奧匈帝國投降,德國孤掌難鳴。

同時,德國因戰爭導致國內矛盾尖銳,發生了蘇維埃革命。

內憂外患,德國堅持不下去,只能投降。

但德國戰後復興是必然的,速度也會很快。

原因大概以下幾點:

第一,德國本土在一戰中沒有什麼損失。

一戰空軍不具備大規模轟炸能力,德國本土沒有因轟炸受到什麼損失。

而西線作戰,主要是在法國境內,不是在德國。

在東線,戰爭初期俄軍一度攻入東普魯士,但很快在坦能堡戰役被德軍重創殲滅,潰敗逃走。之後東線的局勢基本上在德國的掌控下,俄軍再也未能踏上德國的土地。

直到德國投降,國內沒有遭到戰爭破壞,自然很容易就能發展起來。

以德國的軍工為例,雖然有凡爾賽條約的壓制,其實元氣未損,很快就恢復了世界前三的實力。

第二,盟國肢解奧匈帝國,實際上為德國掃清了障礙。

德國和奧匈帝國其實是傳統敵人,因奧匈帝國很強大,德國被迫和它結盟。

然而,一戰後英法將奧匈帝國解體,成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等。

此舉,實則為二戰的德國掃平了東部的障礙。因為奧匈帝國解體後,這些小國實力都不強,不能和德國對抗。

二戰爆發之前和之後,這些國家基本全部被希特勒或者吞併或者拉入聯盟。

由此,德國的實力比一戰時候還強大的多。

第三,民族仇恨影響德國

凡爾賽條約,導致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同時,德軍被羞辱性解體,德國還揹負了可怕的債務。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

戰後德國經濟崩潰,出現了可怕的惡性通貨膨脹,物價暴漲。一條麵包漲到1000億,而且隔天還可能會漲成1500億。每個月幣值跟物價都漲超過一倍,鈔票變得一點價值都沒有,最嚴重的時候,“4兆德馬克”,只能換到“1美金”。德國老百姓哀嘆:“辛苦存的錢全部變成廢紙了…… ”

中產階級全數破產,整個國家一半的人沒有工作!

由此,德國軍事、經濟受到重創,繼任的魏瑪政府無能虛弱,導致德國人民普遍的不滿。

這種民族仇恨是非常深重的,因為一戰本質是列強互毆,談不上誰是正義一方。

就是這種民族仇恨,使得僅有200多黨員的納粹黨在德國迅速崛起,


薩沙


一戰時德國憑據自己的實力想稱霸世界,但野心過大再加上違反人類的基本準則,最後戰敗,不得不投降。但德國工業基礎雄厚,科學發達,雖然失敗了,底子還在。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全面恢復了經濟,軍事等,在加上希特勒野心更大,一心想稱霸世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違反道義的戰爭,是不會得到愛好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最終必然走向失敗。


神氣38188391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戰爭的勝利天平沒有向德國傾斜,並不是在有優勢的情況下投降的,二戰德國之所以可以快速崛起,是因為當時發生了經濟危機,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綏靖政策,給了德國休養生息的機會,當初日本甲午戰爭之前也是為了轉嫁國內的矛盾,以戰養戰!這才是德國有能力發動二戰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