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患者如何補?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為了不斷保持體力,恢復身體被放化療損傷的正常細胞,需要攝入超過一般情況下50%左右的蛋白質,20%左右的熱量,50%左右的液體。有效的營養對於提升腫瘤治療療效,延長生存期和改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很多患者和家屬對腫瘤患者的營養和飲食存在誤區,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一部分人認為腫瘤病人不能補充營養,營養豐富會促進腫瘤生長,另一部分人卻認為腫瘤治療很辛苦,需要好好進補。事實上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都需要進行營養支持。今天醫諾君就帶大家瞭解下腫瘤患者(尤其是化療)都需要什麼樣的營養?如何通過飲食來提供足夠的營養?

化療患者如何補?

化療不良反應

1、食慾不振

食物攝入量減少,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或加重感染。經常變換烹調方式,注意色、香、味的調配以增加患者的食慾,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濃厚的調味品及煎炸,油膩食物。並鼓勵患者在進餐前做適當的活動或用少許開胃食物,飲料,如酸梅湯,果汁等,必要時給予促消化的藥物,以增加食慾,促進飲食。

化療患者如何補?

2、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影響化療的順利實施,嚴重時可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調,體重減輕,甚至衰竭。建議在化療前2小時囑患者避免進食,而在化療結束噁心,嘔吐減輕後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每餐以不引起嘔吐為度,多飲水,給予溫和無刺激性食物,避免過甜,油膩,或過冷,過熱,辛辣刺激食物。

3、口腔潰瘍

進食時引起疼痛加劇,使患者不敢進食,患者應避免食用太熱,酸性強,粗糙,生硬,刺激性強的食物與飲料,如咖啡。同時補充維生素B族,進食時食物和飲料以室溫為宜,食物應在高壓鍋內蒸熟,以便滅菌,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清潔與無菌。進餐後用軟毛牙刷刷牙,或用溫水、漱口液漱口,除去食物碎屑,以保持口腔清潔。必要時可利用吸管吸吮液體食物,溫度室溫為宜。疼痛嚴重者可在漱口藥內加入2%利多卡因止痛。

化療患者如何補?

4、腹瀉

可食含有粗纖維少的蔬菜如冬瓜、去皮西紅柿、煮熟的生菜、土豆等並輔以焦米粥、蛋黃米湯等食物。避免過量的油脂,油炸或太甜食物。在應用止瀉藥的同時,設法排除可能引起腹瀉的食物,腹瀉嚴重者,給予進食熬製的小米湯,對胃腸具有較好的補益功能,並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多選用含鉀高的食物,如蔬菜湯,桔子汁,番茄汁等,以補充鉀。常見的 5-FU 可造成腸道粘膜損傷導致腹痛腹瀉。腹瀉嚴重的患者需要暫時禁食。

5、便秘

患者住院接受化療,臥床時間延長,胃腸蠕動減慢,食慾下降,攝入食物及水分減少,腸內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動;由於化療緣故,尤其是某些止吐藥的應用,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導致便秘。

便秘患者易發生肛裂,腫瘤患者化療後抗感染能力明顯下降,一旦出現肛裂易引起肛周感染,嚴重者細菌或局部破損處入血導致菌血症等嚴重情況,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還給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保持大便通暢對每位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都十分重要。

充足的營養對腫瘤患者至關重要

營養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度損耗營養素可造成患者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發生於多數腫瘤患者中,有31%-87%的惡性腫瘤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是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胃腸道腫瘤患者中,將近80%以上的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狀態。

營養不良對腫瘤患者有什麼影響?

  1. 影響生活質量

  2. 減低化療的作用

  3. 增加化療相關副作用

  4. 體力狀態下降,抵抗力下降,經不起疾病消耗

  5. 易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如冷淡、易激怒、倦怠、精神抑鬱、失眠等

  6. 住院時間增加

  7. 醫藥及診療費用增加

  8. 生存時間減少

營養支持的指導原則

  • 營養搭配得當,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

  • 增加食物中的熱量,補充腫瘤代謝需要的能量消耗。

  • 保證足夠的液體攝入,保證腎臟功能正常運轉和藥物的代謝和排洩

  • 處理好化療相關的副作用

  • 避免腸道感染(即避免腹瀉)

  • 避開營養支持的誤區

飲食結構

飲食需多樣化,營養需搭配得當,多補充多種維生素與水果。“三高一多”,即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纖維,多飲水。攝入高熱量食物,可保證機體的基本生理需要,將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攝入高蛋白食物可保證皮膚、毛髮等在遭受化療損傷後的修復。營養學家認為,在化療期間患者所需要的蛋白質應比一般情況下增加 50%,所需要的熱量增加 20%,所需要的水應增加 50%。

化療患者如何補?

避開營養支持的一些誤區

化療患者如何補?

1、補充營養會促進腫瘤組織的生長髮展

因為擔心營養對腫瘤的生長有促進作用而放棄營養治療目前是缺乏依據的,如果情況需要,仍應該使用營養支持治療。

2、相信飢餓療法

有一種說法在腫瘤患者中流傳:吃得越好,腫瘤長得越快,少吃或者不吃就能控制腫瘤的生長,並將此方法冠以“飢餓療法”。復旦大學女博士于娟曾接受“神醫”的飢餓療法,放棄正規治療,每天不吃飯,只吃少量葡萄和芋頭,企圖餓死腫瘤,結果病情急劇惡化。

關於飢餓療法還有另一種詮釋,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來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抗血管生成相當於阻斷腫瘤的營養供給,因此也稱為“飢餓療法”。

這兩種“飢餓療法”都是不成立的,抗血管生成的理念已經轉化成臨床實踐,比如貝伐珠單抗就是抗血管生長因子的單克隆抗體。而所謂通過少吃飯或不吃飯來餓死腫瘤的概念是不科學的,腫瘤細胞聰明的很,不吃飯先餓死的是正常細胞而不是腫瘤細胞。

3、認為湯比肉重要

中國人總是覺得一鍋湯裡最有營養的是湯,煲完湯肉就沒用了,“吃肉不如喝湯”。湯確實是有營養的,但我們需要的蛋白質其實還是在肉裡,煲完湯一些可溶性的物質進入湯裡了,但大部分的蛋白質還是在肉裡的。

4、迷信某種特殊或神奇食物

飲食需注意保證充足的能量及蛋白質(如雞蛋、牛奶、魚、蝦、瘦肉等的攝入),以保證提供骨髓造血恢復所需的原料,但不要期望於某種特殊或神奇的食物!包括泥鰍、鱔魚、花生衣、“五紅湯”等!例如:

白細胞低下時:飲食需注意衛生,現吃現做,避免生冷食物,必要時高溫或微波爐消毒,以防止消化道源性的感染。不要指望光吃泥鰍、鱔魚就能把白細胞升起來。

貧血時:適當增加“紅肉”(如豬肉、牛肉、肝臟等)、深色蔬果攝入,補充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要迷信花生衣、五紅湯等能幫助直接升血象。

5、“忌口”盲目擴大化

目前公認應該忌口如下攝入物,其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忌口,除非患者出現相關副作用,此時要對症處理,例如口腔潰瘍等:

可能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食品、保健品,如胎盤、花粉、蜂皇漿等;

用添加激素的人工合成飼料餵養的家禽、水產品;

高脂肪食品,如油炸食品、黃油、奶酪等;

醃製食品,含有亞硝酸鹽成分;

香菸,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成分對機體有害;

酒類,尤其烈性酒中酒精含量高,不宜飲用。

化療患者如何補?

最後,醫諾君想告訴大家營養治療對於腫瘤患者十分重要,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都應該高度重視。 化療並不可怕,祝願所有患者樹立信心,爭取早日康復!!

本文由醫諾放療之家(運營:深圳市醫諾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編輯發佈,作為科普文,如有不準確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保留全文並標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