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有個男人:

他只有小學文化,種過田,當過工人,做過出納,26歲之前,過著碌碌無為、一無所成的生活。

卻不甘平庸,誓要打破命運的壁壘,僅靠5000塊錢、23條人馬,硬是把一個破破爛爛的小作坊做成了市值2500多億的家電巨頭,如今身家1300億。

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此人正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一介農民,是如何用雙手撐起千億帝國的。

5000塊,23條人馬


1942年,何享健在佛山順德出生。

和很多老一輩企業家一樣,他文化水平不高,小學都沒念完,就早早輟了學,回家幫大人幹農活。

待年紀大些,他進入工廠,當過工人、做過出納。

興許是因為腦子靈活、組織能力強,很快,何享健被選為北滘鎮的街道幹部,主要負責群眾的就業問題。

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國內環境特殊,想要解決大夥兒的就業何其艱難,稍有不慎,就會落得“投機倒把”的罪名。

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既然是群眾幹部,就應該幹出點名堂,才無愧於眾望。

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1968年,頂著重重壓力,26歲的何享健籌集5000塊,率領23個居民,成立塑料生產小組(美的前身),毅然決然投入創業浪潮中。

身為創業項目的組長,何享健身負重任,第一個不辭勞苦、衝鋒陷陣。

彼時,生產環境異常惡劣,大家前景未明,摸不著頭緒時,啥東西賺錢就生產啥,比如玻璃瓶、橡膠配件、塑料蓋等不上臺面的小配件。

而那臺手動諸注塑機是整個小作坊最值錢、最先進的機器。

沒錢沒資源、沒市場沒人脈的時候,雙腿就是最好的“作戰武器”。

何享健經常一個人揹著產品,全國各地跑上跑下:

餓了就咽點乾糧,喝點紅糖水,困了就睡澡堂或火車站,懷裡揣著的那點錢,怕被人偷了,藏在鞋底才放心。


如果只是這樣靠蠻幹,就算再過個幾百年,這個小作坊也很難成大器。

即,實幹精神只是做大事的一個小因素,審度時勢的眼光和敢為人先的魄力必不可缺。

何享健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多顧茅廬,屈膝求才


前期,他主要想站穩腳跟,填飽肚子。

如同潛伏在黑暗深處的野獸,何享健始終在等待一個騰飛逆襲的機會。

機會沒多久就來了!

改革開放的號角吹起,神州大地如沐春風,全國有志之士紛紛丟掉鋤頭,熱火朝天,大搞起民營經濟。

其中,廣東順德爭當表率。

那會兒,國內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改革看廣東,廣東看順德”,順德雲集了數千家企業,首批全國十大鄉鎮企業中,這個地方就有5個上榜。

可見,順德是人才輩出、高度相應政策的創業寶地。

只念過小學的何享健,抓住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順勢而為,扭轉乾坤,迅速將小作坊定位成家電方向。

轉型容易,技術攻關難哪!

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多少文化水準,如何切入家電領域呢?

何享健想到了請人才。

為此,身為廠長的他跑到廣州某個國企電器企業,打算“挖”兩名工程師。

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誰知,人家工程師在國企幹得好好的,福利高,環境好,壓根看不上他。

何享健也不灰心,幾番前去邀請,態度誠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把師傅打動了,他們答應週六前去順德幫忙。

有了“星期六工程師”的幫助,美的造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款檯扇,取名為“明珠牌”。

這個故事為美的人所津津樂道,直到現在,兩個師傅騎著單車來順德的場面,還被刻成雕塑,放在美的博物館紀念感恩。

雕塑底下,是何享健意味深長的感言,寧少賺一百萬利潤,也不能錯失一個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古來賢君,都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惜才。

何享健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當機立斷,自主研發


檯扇的出爐,給美的帶來了生機。

在數百名員工的齊心協力下,美的風扇的年產量高達1萬多臺,年產值突破300萬,企業利潤達到41.8萬之多。

從一個小作坊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多麼不容易啊!

何享健並沒有為一點小小的成績洋洋自得、忘乎所以。

他說,一個企業最關鍵的因素是轉折點,有時,當下的成功就是日後的陷阱。

換言之,無論當下有多牛,一山比一山高,世事在變,競爭殘酷,如果不思進取,就是退化。

而歷史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切勿沾沾自喜,驕兵必敗。

看過港澳流行的新玩意兒“鴻運扇”之後,何享健當機立斷,下令轉做轉頁扇。

從檯扇到轉頁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且技術要求更高。

整個生產線上的員工開始叫苦連天,紛紛不滿:你說好好的,非要作死搞啥轉頁扇,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只能說,燕雀豈知鴻鵠之志?

何享健以人格魅力結束掉大夥兒滿肚子的牢騷,就算借錢籌資也要把轉頁扇搞出來!

實踐證明,何享健又一次踩對了歷史的步點。

1981年,“美的”品牌成功被註冊。

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五年後,美的“鴻運扇”研製出來,憑藉優質低價的優勢快速搶奪市場,成功打響初步轉向的第一炮。

這下,沒人再敢瞧不起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老闆了。

緊接著,派人到日本考察過後,何享健盯準空調行業的羹,決定走自主研發道路,由此帶領美的迎來又一春。

到1988年,美的已經成為順德年產值過億的十大企業之一。

1993年,美的集團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舍小我,成大我


很多企業(除了華為、老乾媽等個別不上市的)發展數載,無非將上市當成奮鬥的一大方向之一。

可以說,“上市”這頂頭銜有著莫大榮光。

然而,正如何享健早先明白的那樣,現階段的成功,可能是將來的絆腳石。

果不其然,美的上市沒多久,就出現了大幅度“倒退”的情況。

先是跌出全國前七,再是銷售額急速下滑。

高官們都嚇傻了,這究竟發生了啥事?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

甚至,美的還一度出現被科龍收購的傳聞。

何享健當時那個痛心啊,他左思右想,琢磨了好久,決定作出史上最艱難的決定:“杯酒釋兵權”。

農民工出身,只念過小學,5000塊創業,而今身家1300億!

原來,隨著美的的壯大,內部出現了很多倚老賣老、坐吃山空的現象。

此時不改,更待何時?

何享健疾呼,企業利益高於一切!

為了保住公司,他先後勸退10名元老(包括自己的妻子),引進年輕的職業經理人,積極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後,美的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短短4年,美的業績漲了好幾倍,並連續4年成為空調行業的榜首,何享健因而也成為格力董明珠“忌憚”的最強勁敵。

2012年,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外界以為他會傳位給自己的獨子何劍鋒,誰知他竟將龐大的家電帝國交給了編輯出身的方洪波。

好在方洪波能力也夠出色,去年,美的營業收入達到2419億元,淨利潤為18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明顯。

截至發稿前,美的市值為2512.92億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頭!

功成身退後,何享健成立慈善基金會,宣佈60億捐款計劃。

(注:今年,在胡潤富豪排行榜內,何享健父子身家達到1300億。)

何享健為人低調,聲稱自己普通話爛,很少接受媒體採訪,而選擇將重心放在企業幕後管理和慈善事業上。

也許沒有馬雲能言善道,也沒有董明珠野心勃勃,但憑心而論:

能將一個爛攤子做成市值千億的家電帝國;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企業交給“外人”接手;能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回報社會。


何享健,這樣的企業家,就是國之自豪、民之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