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世人都道孔明神算、子龍勇武、關羽自負、曹操奸佞,但是後來諸葛悲死、子龍病亡、關羽被斬刀下,獨獨曹操這名大家都稱作“漢賊”的“奸臣”成就了天下一統,安然病逝。後世人只知道罵曹操此人是奸賊,宮中反叛者也舉著“學習曹操”的口號大肆作亂,卻沒有幾人真正去看曹操此人的才華。歷史就是這樣,死去的人改不了歷史,活著的人就能把他的歷史搞臭。但是隻要你細心去看,就會發現歷史其實公平得很,只是你從未去了解。歷史總是能讓我們穿梭各個時間,去看見那個時代的繁華和悲慘,也能夠讓我們激情澎湃或悲從中來。歷史是個看起來無聊透頂的老頭,但是如果你只要你多跟他說上兩句話,總能受益匪淺。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拜訪歷史,穿梭時空去看一看歷史上的人物與他們的傳奇故事。

在我國曆史上,與列強交戰最多的朝代那就是清朝了,不僅如此,1900年時,慈禧太后因為歐美要求還政光緒一事,大動肝火,居然發佈了向11國同時宣戰的動員令。

慈禧太后一句“既然戰亦亡,不戰亦亡,等亡也,一戰而亡不猶愈乎”的表態,一度讓那些盲目的主戰派熱血沸騰。但沒想到,戰五渣的清軍跟八國聯軍剛一接觸就潰不成軍,京城失守。

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驚慌失措的慈禧太后又拋出一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大清朝不是有4億子民嗎?那就每人賠一兩。最終《辛丑條約》賠款總額為白銀四億五千萬兩。這也是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回憶。

說完了清朝,那就不得不提明朝。這倒不是因為那句“明朝不割地不賠款”的豪言,而是因為明朝和列強的交戰次數僅次於清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兩個王朝,在世界歷史當中,都遭受了西方強勢崛起的衝擊。

我們先來盤點下明朝的對外戰役:

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1、明葡屯門之戰(1521年):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拉開帷幕,先行者葡萄牙憑堅船利炮一路橫衝直撞來到廣東,檄海道副使汪鋐統兵出擊,葡軍大敗。

2、明葡西草灣之戰(1523年):葡軍再敗。

3、明荷澎湖之戰(1622年):葡萄牙衰落後,荷蘭又強勢崛起,再次嘗試武力打開中國市場。天啟二年,荷蘭艦隊佔領澎湖,福建巡撫南居益奉命開戰,荷軍敗走。

4、明荷料羅灣海戰(1633年):當明朝正處於李自成和後金的雙線夾擊困境中時,荷軍突然襲擊了福建水師,倔強的崇禎皇帝下旨給福建巡撫鄒維璉,嚴令懲荷,料羅灣海戰爆發,荷軍大敗。

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明清這麼一對比,似乎明朝遠遠要比清朝強硬。可是既然明朝這麼強勢,為什麼卻打不過清軍呢?一位老外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朝能在16世紀打敗葡萄牙、荷蘭和日本,卻無法擊敗清軍?先篩選一部分老外的觀點:

1、與所有的朝代類似,明朝的皇帝越來越糟糕,在國家事務上毫無建樹;

2、這並不奇怪,中國的中原王朝總是被來自北方的部族征服;

3、與明朝交戰的葡、荷因為來自海上,數量上處於劣勢,沒有徵服意圖;而清朝卻是明朝的封臣,他們對明朝的防禦、戰略和策略非常熟悉,威脅更大;

4、經過很多叛亂之後,明朝非常虛弱。

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老外們的觀點其實只說出了明朝的衰落,卻無法解釋衰落的明朝為什麼打得贏西方,卻打不贏清軍。一位中國網友對此解釋非常到位,他說了2個字:內訌。

縱觀清朝的崛起之路,無不是伴隨著明朝的內訌而開始的。萬曆年間的生員范文程投奔後金成為第一代謀士;李永芳降努爾哈赤首次為後金帶來火炮;孔有德的投降更是直接給清軍帶來先進的紅夷大炮鑄造技術,更關鍵的是明朝腹地還有一個李自成。

老外:明朝能擊敗西方,卻為何打不贏清軍?網友:原因就2字

此後無論是洪承疇、吳三桂還是李成棟,清朝的江山基本都是原明朝臣子打下來的。這完全就是開局13個人,裝備全靠撿的節奏。連清朝皇帝都興奮地編了一本《貳臣傳》,把這157個人全盤點了一遍。

可見,真正擊敗明朝的並不是那20萬清軍,而是內訌分離出來的明朝降臣。正如一位老外描述的那樣:清軍穿過了由明朝將軍駐守的長城(指吳三桂),80%的明軍則加入了清軍當中。

聽完了歷史講的故事,看過了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瀏覽了他們的傳奇一生,不知道大家又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小編覺得,歷史雖然看起來很枯燥,但是歷史說出來的故事絕對是膾炙人口!撥開因塵封多年而堆積的塵土,塵土下的歷史中那意氣風發的英雄人物,那些刀光劍影,那繁榮盛世,每一幕都是叫人心動!所以,品味歷史著實是人生一大幸事,學習前者的經驗,描繪自己的後世人生,這就是歷史教我們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