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軍糧標配多難吃?士兵們戲稱為 “希特勒的祕密武器”

世人都道孔明神算、子龍勇武、關羽自負、曹操奸佞,但是後來諸葛悲死、子龍病亡、關羽被斬刀下,獨獨曹操這名大家都稱作“漢賊”的“奸臣”成就了天下一統,安然病逝。後世人只知道罵曹操此人是奸賊,宮中反叛者也舉著“學習曹操”的口號大肆作亂,卻沒有幾人真正去看曹操此人的才華。歷史就是這樣,死去的人改不了歷史,活著的人就能把他的歷史搞臭。但是隻要你細心去看,就會發現歷史其實公平得很,只是你從未去了解。歷史總是能讓我們穿梭各個時間,去看見那個時代的繁華和悲慘,也能夠讓我們激情澎湃或悲從中來。歷史是個看起來無聊透頂的老頭,但是如果你只要你多跟他說上兩句話,總能受益匪淺。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拜訪歷史,穿梭時空去看一看歷史上的人物與他們的傳奇故事。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巧克力被用作“能量輸出”,最早出現在戰場上。兩次世界大戰,是巧克力生產的黃金時期。一戰期間,美國陸軍軍需團委託巧克力生產商生產20到40磅的巧克力塊,運到戰場的基地,再切成小片,分發給在歐洲作戰的美國士兵。

好時巧克力

二戰軍糧標配多難吃?士兵們戲稱為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想必是初次投入受到了一致好評,1937年4月,距離美國全面加入二戰還有幾年的時間,美國陸軍軍需部門就派遣保羅·洛根上校去拜訪當時美國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公司,提出生產軍用巧克力的要求。洛根轉達了軍方的4點要求:重量為112克,含高熱量,能耐高溫,“口感比煮熟的土豆略好即可”。也就是說,需要的是一種能量強大,但不那麼好吃的特製巧克力。3個月後,好時公司生產出了第一批9萬條巧克力棒,這些巧克力棒被美軍在菲律賓、巴拿馬和得克薩斯邊境等地進行試用,結果取得巨大成功。這種巧克力棒可以替代飯食,3條就能提供1800卡路里的熱量。一天只要吃3至4條,就可以滿足士兵正常的體力消耗。

為了達到“耐高溫”的標準,生產方想出了在巧克力棒中摻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或燕麥粉的點子,在美洲或歐洲的夏天,巧克力棒也不會融化。但摻入這些成分會嚴重影響巧克力的口感,這恰巧又滿足了“口感比煮熟的土豆略好”。這種粗糙的巧克力很容易對士兵的腸道產生影響,牙齒不好的士兵很難食用,牙口好的人也常常需要先用刀切片,然後才能吃下去。以至於一些士兵將這種巧克力棒戲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美軍“D口糧”

二戰軍糧標配多難吃?士兵們戲稱為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高級定製”巧克力

美國正式參戰前的1941年,軍方下了60萬份巧克力棒的訂單。隨著戰事的擴大,巧克力棒以著名的美軍“D口糧”的身份隨軍需品運往世界各地。珍珠港事件後,這些巧克力被要求有抗毒氣的包裝。在1939年,好時工廠每天能夠生產10萬條;1942年,生產了一共約1.1億條巧克力棒。據估計,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有約30億條這樣的軍用巧克力被生產並配發世界各地的軍人。由於在戰時的服務,好時巧克力公司被授予五個生產獎章。

並不是只有美國發現了巧克力在戰場上的作用,德國、英國的軍備部門都對巧克力十分青睞。1944年遠東地區英軍步兵單兵裝備,K型野戰口糧中,就包括斯帕姆午餐肉、軟乾酪、餅乾、巧克力、速溶咖啡、糖、口香糖、肥皂、香菸、衛生紙。

Scho-Ka-Kola是德國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

二戰軍糧標配多難吃?士兵們戲稱為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Scho-Ka-Kola是德國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於1936年出品的一種黑巧克力,其名源於配方中的“巧克力”“咖啡”和“可樂果”三個詞的前綴,提神效果極強。Scho-Ka-Kola於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首次面世,希爾德布蘭德將其標榜為增強體能的“運動巧克力”大加宣傳,深受好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Scho-Ka-Kola是德國國防軍標準口糧之一,主要提供對象為德國空軍,高咖啡因的黑巧克力有助於飛行員在夜間轟炸任務中保持清醒和警惕,也因此成為“飛行員巧克力”。只是,這些名義上“高級定製”的巧克力,口感上即便跟普通的比也差遠了。

聽完了歷史講的故事,看過了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瀏覽了他們的傳奇一生,不知道大家又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小編覺得,歷史雖然看起來很枯燥,但是歷史說出來的故事絕對是膾炙人口!撥開因塵封多年而堆積的塵土,塵土下的歷史中那意氣風發的英雄人物,那些刀光劍影,那繁榮盛世,每一幕都是叫人心動!所以,品味歷史著實是人生一大幸事,學習前者的經驗,描繪自己的後世人生,這就是歷史教我們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