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人類永恆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公眾對太空探索的理解顯然與它帶來的實際價值不成正比。GPS、天氣預報、衛星電視、網絡等都依賴於太空技術。著名的開普勒衛星將被Tess衛星替代以及今日NASA“洞察號”再次登陸火星,這些都是21世紀頂尖的技術成果。未來太空技術能帶來的價值更無須贅言,這就像你問哥倫布發現美洲到達有什麼意義一樣,

在太空探索上,限制我們的確實只有想象力。

星際穿越:人類永恆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究竟如何才能戰勝重力

要是我知道答案的話,我也不會在這寫文章了,我早就功名身就,翱翔宇宙了。不過,有一種“排斥力”可以在不用爆炸推力的情況下將兩個物體分開。比如“反物質引力”。

自正電子存在的預言被證實後,科學家對反物質的研究就開始了。反物質在地球上很少見,當它和物質接觸後,往往會立即湮滅。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德拉甘正計劃用試驗證明,如果保持物質和反物質分開(即如果他們不瓦解對方),兩者就會相互排斥。理論上,可以用這種排斥力作為火箭的動力。

星際穿越:人類永恆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但如何將反物質存儲在火箭內呢?已有的嘗試是,2011年,瑞典科學家列夫在哥德堡大學發現了超高密度狀態的氘,它可以用於產生一個磁場,將反物質限制其中避免其接觸物質。

太空探索很慢

太空探索是一個進展非常緩慢的領域。以土星探測為例,就算任務現在開始,也要20年後才有可能傳回一些數據。我們不可能在十年內到達火星,建一艘宇宙飛船就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就算僅僅在太陽系,以人類現在的技術,它們那些行星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遙遠的距離。

星際穿越:人類永恆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而且太空領域實質性的探索也不是每年都有的,可能會時隔10年甚至更久。這種情況暫時也不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改變,因為我們還受限於去太空的運輸工具。

太空探索的未來

這個領域的未來有很多不定因素,但前景也最為廣闊。雖然很漫長,但宇宙將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我們不可能一直依偎著我們的母親地球,總有一天我們要走出去的。就目前人類的技術而言,最注重的領域也就是月球和火星了,這是我們的前兩站,未來,我們或許會在上面建造基地,然後慢慢地向宇宙深處走去。

星際穿越:人類永恆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科技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