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大家好!我叫床邊電動吸引器,我有一弟弟,叫中心負壓吸引器,哈哈,有誰的名字這麼直白,一下子把自己的原理作用說得這麼清楚?

我們哥倆是醫院的急救設備之一,搶救的時候必須簡單明瞭,所以我們的名字很符合我們的身份哦!

隨著醫院的發展,床頭設備帶中心負壓的安裝,我的弟弟憑著他的輕巧便捷,一直深受臨床護士姐姐們的喜愛。

而我,因為個頭大、需要電源、消毒晾乾工作繁瑣,這些年,只能安靜地待在搶救室的一角,但是護士姐姐們每天都來看望我,檢測我的負壓吸引性能。

雖然我最近幾年不大出動,但身子骨還算靈便,我知道,萬一哪天中心負壓出故障,大哥我還是臨床一線的定心丸,所以護士姐姐們可不敢懈怠我哦,維修保養樣樣不落。打住,開個玩笑而已。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其實,我那弟弟也有苦惱,近來,一些剛入職的護士小姐姐們,因為操作不熟練,不熟悉吸引原理,總跟護士長抱怨說中心吸引器負壓不行。

護士長親自演示一番,幾個小姐姐看似聽懂了,也會操作,可昨天搶救一老年呼衰需要吸痰患者,緊急情況下慌了神,吸引瓶蓋子鬆開沒有了負壓,幸好我在旁救了場。

每次搶救後,護士長都要求大家說搶救時的感受及自己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那小弟被集體抨擊,負壓瓶固定架與床邊不匹配易倒地、吸痰時牽拉致瓶蓋鬆開負壓消失……

總之搶救時總有不確定因素存在,其實我那小弟也是冤枉,日常吸痰、演示操作性能都挺好,可是搶救時總是掉鏈子,我因為自己的穩定性能重新獲得護士姐姐們的信賴,心中不禁沾沾自喜起來。

但護士姐姐們提出能不能吸痰用物隨機一體化,搶救時能隨推隨用?

嘿,這主意好!

護士長立即行動起來,她請後勤科師傅給我量體裝了個小盒子,正好放上兩瓶無菌生理鹽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無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連接管。

我的背後雖然也有空隙,但空間有限,只能放置電源線和控制負壓的腳踏板,結合大家的搶救體會,搶救時如果病人自身本來很多儀器插頭,電動吸引器只得另尋他處,電動吸引器本身的電源線很短。

所以護士長增加了 5 米長的電源線,專門放在我背後的空隙裡,為了不讓搶救時混亂,腳踏板分開放置,另用掛鉤即可。如圖: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因為一個小小的改造,我又重新忙碌起來,現在護士姐姐們都很喜歡用我呢!

有人會問吸痰間歇如何保護吸痰器接頭?

經過查閱文獻,之前的消毒液溼式浸泡法已經摒棄了,現在提倡乾燥保存法,我科利用導管沖洗器前的密閉護帽閉合吸痰管接頭,現在護士姐姐們操作可方便了。如圖:


護理科普|床邊電動吸引器,這樣改造更有用



為方便臨床使用,護士長一直在積極聯繫後勤師傅改造中心負壓吸引器。

其實,在大醫院我的三弟也出來了,是中心負壓吸引的改良版本,既能很好地固定於床頭,吸引管道足夠長度便於吸引,軟質儲液瓶可密閉棄去。

只是目前基層醫院還沒有普及應用,且吸痰用物需要另外放置,也佔據了患者有限的空間。

有利於臨床應用的一點點改變總是好的,方便臨床護士操作我也樂在其中。

各位護士姐妹們,你們醫院的吸引器是如何管理的呢?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