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應:凡事太過,適得其反!

超限效應:凡事太過,適得其反!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而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抓住你的聽眾,關鍵在開始的三分鐘。

如果你在做一場報告,抑或是一場演講,開始的三分鐘很重要。你必須在三分鐘內進入你的主題,必須在三分鐘內以你的魅力抓住聽眾。整個的演講過程要邏輯清晰,層層推進。演講過程中要設計語調的變化,意境的變化,力求在“中場”也產生“三分鐘效應”。在一個大型的論壇上,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時間,用好三分鐘和三十分鐘,重點內容要在30分鐘內講到,主講內容控制在40-50分鐘。時間一長,聽眾的精神會疲勞,注意力會分散。有一種人被叫做“麥霸”,說的是這種人很戀麥克風,喜歡拖場,殊不知他後面的信息已經很困難被聽眾接受了。小學的一堂課是40分鐘左右,大學的一堂課是50分鐘,這是經驗的結晶。

超限效應:凡事太過,適得其反!

兩個人交談的時候,同樣要注意節奏,控制時間,重要的內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鐘充分交流,切忌鋪墊太長。如果你發現對方已經開始看錶,或者注意力開始分散,開始東張西望,你的談話就要準備收場了,收場的時候最好把你的態度或者觀點再總結一次,這樣效果較好。

啟示

1、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往往會引起對方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這樣會事與願違,就象馬克·吐溫一樣不僅不捐錢,反而還從盤子裡偷走了2元錢。

2、超限效應反應了幾個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

2)沒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沒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沒有換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