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類型的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看看有沒有您!

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種。孩子潛意識裡仇恨、埋怨父母,平時不會表現出來,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觸發後才會爆發出來。看到有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孝敬父母的新聞,令人觸目驚心!之所以不孝之子日益增多,其實是父母教育的結果。這三種父母最易養出不孝的孩子,看看有你嗎?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看看有沒有您!

3種類型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一、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

儘管俗語有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但五六歲是兒童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經常被打,他們精神上容易對父母產生厭惡和仇恨的感覺。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往往從他們的父母到用暴力解決問題,學會了“打人”,以暴力行為解決問題。 特別是,五歲或六歲的兒童受父母影響最大。父母責罵孩子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創傷永不彌補,容易產生孤獨感,甚至形成異常的人格,變得悲觀和世俗。

二、囉嗦的父母

有一種說法:“一個成功的孩子在母親的心中成功,失敗的孩子在母親的口中失敗。” 大多數父母容易讓孩子產生負面的感覺,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會產生頂撞父母的行為。大多數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孩子的身心都處於特殊階段,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強烈的交往慾望和友誼,獨立意識,喜歡自由,不喜歡被限制。

三、包辦溺愛的父母

父母你愛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相信孩子能獨自處理事情。他們的目的是保護他們的孩子,讓孩子們少走彎路。但父母溺愛孩子,其實質是剝奪孩子孝順父母的機會,讓孩子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過度溺愛的家庭會很容易讓小孩形成一個被寵壞的性格,讓一些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度溺愛會導致心理畸形和各種身心障礙。 有些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的奉獻和愛因為過度的保護而被視為理所當然。他們對父母不感恩,更不用說孝道了。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看看有沒有您!

如何培養孝順的孩子

1、多做少說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是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巨賈,文人學士,用自己的豐功偉績,家財萬貫來做孩子的榜樣。但可以做一個善良,有愛心,負責任,勤奮踏實的人。

不必用語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見了,他將來就會有樣學樣,反之亦然。路邊的玻璃,你彎腰撿去垃圾堆,那麼你這個行為就是“善舉”,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善”的種子。

2、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讓孩子瞭解父母給自己的一切都是用辛苦和勞動換來的,要百倍珍惜,而且要感激。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問題確定家庭經濟問題的程度。 家庭困難,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經濟狀況,生活應該簡單,家長共同克服困難;經濟狀況比較好的,讓孩子知道富裕是父母用勤奮工作換來的,有動力學習,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

3、培養孩子對弱者的憐憫之心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是一回事。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於索取少、奉獻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

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面前吹噓自己官大、錢多、關係硬,這樣的人不僅絕對培養不出孝子,還會培養孩子的非道德行為。

4、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體驗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並受到了別人的稱讚,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後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裡做點事,並及時稱讚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應該學會“武裝自己”,適當裝病、裝窮。裝病是為了創造讓孩子為父母服務的機會,裝窮是為了創造讓孩子為家裡做些事的機會,並體會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看看有沒有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