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調“管主祖師”萬年合

(本文摘自1988年12月出版的南樂文史資料第三輯,作者為濮陽市戲曲志主編武豐登與南樂縣戲曲志主編任沾,小編致力於將大平調相關文獻記載從新展現給讀音,相關資料摘自文獻文史資料)

大平調“管主祖師”萬年合

萬年合 (1873--1928), 字聚五, 人送綽號 “小宋江” , 南樂東街人, 清末南樂縣衙門八班總領頭目,1897年組建南樂萬家班大平調, 任管主。

萬年合結交極廣, 上至道臺、 鎮臺、 下至土匪杆頭, 地痞流氓、 鄉紳土霸, 良莠不擇, 來者均拜為上賓。 窮人告難慷慨解囊, 路人求舍眙資供飯, 毎值年關均殺肥豬一頭分給買不起肉過年的窮人。 能大能小, 官民隨和, 因此土豪劣紳俱拜門下, 黎民百姓交口稱譽, 在南樂至濟南一線盡皆敬畏, 人稱大平調管主中的祖師, 是能左右一方局勢的鐵腕人物。

萬年合為班社極力撐腰, 多方排憂解難, 但對不軌者決不姑息, 必嚴懲以儆眾。 一次在山東觀城演出, 被警察局抓了官戲, 因系義務演出, 班社不允, 並將警察打了一頓, 結果被扣了戲箱。 演員回縣告萬年合, 萬率眾重返觀城, 親向縣長賠禮道歉, 請其任意處罰, 縣長知萬年合威望, 不但交回戲箱, 而且反向他賠了情。 後來個別演員想脫離他, 故意將班社拉到萬年合人地兩生的石家莊演出, 他擔心出事, 多次信催讓歸, 挑事者視為耳旁風。 萬年合重禮賄略河北鎮臺, 拉回人馬, 將為首鬧事者痛打逐出, 永不錄用, 繼而宜布約法三章,一, 閘事者逐; 二、 病老管養; 三、 死後管葬、如此以來,各行當名角雲集門下,從無跳班者。

一九二八年,萬年合在南北軍混亂中被張興科、武宗德部下殺害。在生命彌留之際,囑其子萬正立(六歲作押箱管主),將銀兩送給風燭殘年的老演員,令其自籌後事。演員叩頭謝恩,涕泣榻下,長跪不起,感謝老管主一腔拳拳之心,囑子嚴遵遺訓不得違章後,溘然長逝,終年五十六歲。

舊社會伶人社會地位低下,被貶為“下九流”,“路死路埋,街死街埋,地方是兒,狗是棺材”,死後不準入祖墳。萬年合深曉戲曲生涯隱衷,實行了明智遠見的“約法三章”,對平調劇種的保存和發展建樹了不朽勳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