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我家三年級小學生很懶,怎麼改變?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養成不願意動腦,凡事依靠大人的習慣,我想說的是他也是得有得依靠呀!所以,孩子自身的問題只佔了一部分,根本原因在於家長長期的教養方式造成的,建議家長們先做到下面幾點:

媽媽說,我家三年級小學生很懶,怎麼改變?

首先,先了解孩子做題不願意自己動腦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有的孩子並非不願意動腦筋,而是因為題目對他有難度。這種情況求助大人也是很正常的,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引導他找到相關知識點,協助但不直接告訴答案。

但是很多家長很難在輔導作業的時候做到心平氣和,一看到孩子不會就會很生氣,進而開始責怪孩子上課不認真聽,或者理解力差之類說教。這會讓孩子很有挫敗感,下回再遇到難題就會選擇逃避,或者乾脆直接問別人答案以避免被家長責罵。

媽媽說,我家三年級小學生很懶,怎麼改變?

其次,逐步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放手的尺度和界限,要根據孩子現階段的情況來的。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凡事依賴的行為模式,習慣一遇到問題就問大人,一問就有答案,伸手不費力就得到的方式,那麼引導孩子從依賴到學會思考的路上,家長就需要慢慢放手,一點點的來。

比如先從小事開始放手,例如孩子以前一遇到不會寫的字就問大人,那麼大人就可以從直接告訴他答案,到建議他自己查字典。孩子遇到一個簡單的概念搞不清楚,建議和他一起到書本中找到問題的出處。這麼做是幫助他慢慢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他養成自己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從直接告訴和給答案,到放手給他方向和陪伴進步。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行為模式的改變孩子必然會經過一段掙扎,因為之前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伸手就有答案和解決問題,那麼現在成人態度的轉變會讓孩子很急躁,甚至自暴自棄乾脆繼續不動腦。家長一定要守住這個底線,讓孩子慢慢走依賴過度到認清只能依靠自己。這個過程也同樣需要下面的鼓勵。

媽媽說,我家三年級小學生很懶,怎麼改變?

最後,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

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很大程度也反應出孩子對自己做事的能力沒有信心,他認為自己是不行的,別人的方法和答案才是對的。甚至也可能害怕錯誤,那麼這時候除了放手的同時還要慢慢幫助他恢復信心。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比如當他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那怕一點點問題的時候,家長都要抓住機會和閃光點去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這樣可以慢慢的讓他恢復自信,從而獨立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