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曾經我也是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直到我學會了這個方法。

我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了強力的執行者:

在一年之內,堅持每天學習1個小時的專業知識,讀1個小時的專業書籍,每週星期輸出1~2篇原創內容(2000字以上),成為了平臺簽約作者,自己也成為公司的運營負責人。

要想解行動力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空有上進心?

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剛畢業的時候,我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畢業5年內要實現年薪100萬。

在目標設立之初,我很激動,腦補的升職加薪畫像彷彿就在自己眼前:

激動完過後,我卻沒有任何行動上的改變,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我雖然想實現這個目標,但是由於目標太過遙遠,具體應該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我完全不知道。

既然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又談何執行呢?

直到後來,我開始學習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方法,才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掉。

現在我就把我實踐過的方法告訴你:

當你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今年10月,要學成一項技能(例如寫作)

這個目標現在已經成為了你行動的指引,但是記住一點: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你可能會給自己設定一些閱讀任務,然後開始寫作。

但是幾天過後,你就會發現,一旦斷了,就很難堅持下去。

所以第一點我想告訴你的就是:

一、你要學會量化目標

還是拿寫作舉例子:學會寫作,其實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

是隨便寫出一篇文章?還是1個月後,寫出一篇故事型的文章,發佈在各個平臺,獲得10W+的閱讀量?

顯然後者才算是可量化的目標。

一般來說,可量化的目標具有“SMART”這樣5個特徵:

深度好文——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給出具有的時間限制,制定一個可接受並且可實現的目標,並且可以用具體的指標進行衡量。

也只有最終目標是可量化的,我們才能清晰地認知這個目標,讓目標來指引我們的行動。

但是目標設定過後,如何行動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所以:

二、你要學會分解目標

很多人的目標設定沒有問題,但偏偏中途放棄,罪魁禍首就是:不會分解目標。

不妨思考一下,當你設定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比如:6個月內成為公司部門主管,實現收入翻番。

但是怎麼去實現,很多人就犯懵了。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好好努力,埋頭苦幹。

結果努力半年之後,發現自己似乎沒有太大的進步,升職加薪也遙遙無期。

顯然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正確的做法是:目標設定後,你首先需要的,不是給自己打雞血,而是把部門主管的職業技能進行拆分:比如拆分成A、B、C三個技能。

然後對照自身:看一看自己離部門主管,還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差距。

知道能力差距以後,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充電,縮小與部門主管之間的能力差距。

但是,這樣分解就完了嗎?

當然沒有!

知道能力差距之後,你還需要評估,自己花多少時間,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掌握這一項能力。從而細分到:每個月應該完成什麼目標、每週應該完成什麼目標,以至於每天應該完成什麼目標。

深度好文——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這樣分解的目的在於:便於印證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為實際行動建立清晰的指引。

完成目標的最終結果是:你已經具備了主管的能力,即使公司沒有資源讓你馬上晉升,你也可以通過儲備、跳槽的方式實現晉升。

三、目標—執行—反饋的正向循環

也許你會說,目標也設定了,也進行了每個階段的分解了,但還是無法長期堅持,怎麼辦?

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1、你的目標設定得過高,你現階段沒有辦法完成,或者完成起來非常痛苦

《蜥蜴腦法則》這本書中提到:我們每個人的大腦當中,其實都有一個內在蜥蜴的存在。

它脫離於我們的意識之外,被稱為無意識思維繫統。

而這個無意識思維繫統,總是傾向於得到快樂,避免痛苦。所以人類雖然自詡理性生物,但事實上,我們在做大多數決定時,其決策過程與低等脊椎動物蜥蜴並無太大區別。

如果我們的分解目標過高,我們的蜥蜴腦認為這個目標完成起來太過於痛苦,就會產生逃避心理,找各種理由來終止我們的行動。

所以顛覆式的改變,只會讓人很痛苦,很難長期堅持。

遇到這種情況,你就需要審視自己:目標是否制定得相對合理,能夠讓自己在達到某個臨界點之前完成?

最好的辦法不是痛苦咬牙,而是把目標調整得相對合理。

2、你完成這個小目標過後,自己沒有任何反饋

當你完成一個小目標過後,常常會覺得:自己沒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這樣反反覆覆,很多人就堅持不了多久。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完成小目標後,沒有得到即時的反饋。

想一想,為什麼遊戲能夠讓人上癮,從小boss殺到大boss,然後非要通關才罷休?

因為每殺掉一個小boss,你都能獲得即時的成就:這個成就可能是掉落的裝備、可能是你的任務進度條、可能是大幅度經驗的加成......

總之殺掉這個小boss,你一定能獲得比平常更多的反饋。

而遊戲設計的上癮模式,同樣可以複製到我們的目標管理上來。

在目標設定後,不如為自己約法三章:今天完成目標,就獎勵自己早餐加一個雞蛋;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自己一頓大餐;

如果不能完成,就會受到懲罰:比如今天不能玩遊戲、不吃晚飯等等

總之就是:不管目標完成與否,都設定一個反饋,獎罰分明。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不斷完成目標,會帶給你的持續的獎勵,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你會開始把完成目標,的成一種習慣性動作。

深度好文——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四、運用承諾和一致原理

《影響力》是一本心理學的著作,裡面提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來一個選擇,或者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會想方設法的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簡單一點就是說:我們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如果沒有做到就會萬分痛苦。

在《影響力》中,這個原理叫做:承諾和一致原理。

其實這個原理,同樣可以用到我們的目標管理方法上來:

當你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之後,儘可能地把這個目標告訴所有你熟知的人。

為了避免當眾打臉,這樣當眾做出承諾之後,絕大部分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成這個目標,從而保持自己行為和承諾的一致性。

最後,再覆盤一下這幾個方法:

一、將目標量化;

二、對量化的目標進行分解;

三、對目標完成與否,設定即時的反饋;

四、儘可能將自己的目標告訴自己熟知的所有人;

相信我,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的行動力一定會有大幅度地提升。

作者:小強——斜槓青年|專欄作者|創業團隊運營負責人

關注後回覆:面試作品,可獲得我零經驗入職互聯網公司的面試作品;

回覆:時間,可獲得5本優秀的時間管理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