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個稅法實施……梳理2019年的國家大事

今天是2019年元旦,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包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個稅法實施等等,一系列國家大事和民生關切,讓新的一年備受期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个税法实施……梳理2019年的国家大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 資料圖 程功 攝

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在紀念了改革開放40週年之後,今年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70年風雲際會,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

新的歷史座標,中國將怎麼紀念新中國成立70週年,又傳遞出怎樣的中國聲音,備受世界關注。

人民海軍、空軍建軍70週年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在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誕生;同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

今年,人民海軍和空軍將迎來成立70週年紀念。歷經70年錘鍊,如今,國產航母完成海試、殲-20翱翔藍天……中國海軍、空軍正以更強大的實力守衛著祖國的碧海藍天。

五四運動100週年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

100年前,1919年5月4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標誌性時間點,從那天開始,一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展開。五四運動也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澳門迴歸20週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當七子之歌再度迴響耳畔之時,今年我們將迎來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紀念。

20年來,澳門與祖國共奮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中國和國際社會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去年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澳門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中美建交40年

2019年1月1日,中美迎來建交40週年。

40年來,中美關係獲得的巨大發展已經遠遠超越了當年的預期。中美交往40年的風雨坎坷也給了足夠多的教訓和啟示。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如今,“不惑之年”的中美關係,能否穿透迷霧,向著合作共贏邁進,不僅事關兩國人民利益,也將對國際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這些大事很重要!

2019年全國兩會

每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被稱為“中國政治季”。

全國兩會是年度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兩會同樣備受矚目。

在經歷機構改革之後,去年成立的中國新一屆政府本次兩會將亮出怎麼樣的“成績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將如何規劃這一年的工作?值得關注。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時隔兩年後,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辦。

2018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2018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時提到,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將是2019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聯通世界,進博會則是開放中國。

2019年11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再度在上海舉辦。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第二屆進博會舉辦時間和地點均與首屆一致,展覽佈局和規模繼續包括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論壇。此外,第二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將超過首屆。

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

作為國際級別最高的世界園藝博覽會,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於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舉辦。

目前,北京世園會已創下A1類世園會國際參展方數量最多的紀錄。在160多天的會期內將舉辦2500場文化活動,包括開幕式、中國館日、閉幕式、國家日、榮譽日、省區市日、花車巡遊等等。

對於海內外遊客來說,精彩不容錯過!

北京新機場落成

作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項大工程,北京新機場將於今年與民眾見面。

目前,新機場的名稱已被確定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其主體和配套工程將於今年6月30日竣工驗收,9月30日前投入運營。

隨著北京新機場投用時間的日趨臨近,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嫦娥五號奔月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12月,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今年,“嫦娥奔月”的好戲或將再度上演。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此前透露,中國將於2019年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實現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的目標。

京張高鐵將完工

京張高鐵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京張高鐵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

高鐵建成之後,將使京張兩地的客運時間縮短為不到1個小時,對於助力奧運、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連接西部地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個稅法實施

新個稅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個稅起徵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下將不用繳納個稅。

納稅人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這些與民生相關的支出可以在稅前扣除,民眾繳納的個稅將會進一步減少,到手收入將會增加。

首部電商法落地

《電子商務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中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

新法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個人代購、微商等行業將迎來重塑。

延伸閱讀:

明天起,這些新規將要實施!你最關注哪一條?

2019年1月1日,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將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實施,微信朋友圈、直播等方式賣貨明確屬“電子商務經營者”;今後繳納個稅時,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六項支出也可以扣減;手機號開始支持異地銷戶。

微信朋友圈、直播等方式賣貨明確屬“電子商務經營者”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新法明確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拒退押金、惡意搭售這些侵權行為將面臨最高50萬元的罰款,同時,惡意刷好評、擅自刪差評的行為也被明令禁止。

我國首部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範防治土壤汙染。在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分類管理、汙染擔責、公眾參與原則的基礎上,土壤汙染保護法明確了土壤汙染防治規劃,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土壤汙染狀況普查和監測,土壤汙染預防、保護、風險管控和修復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規則。

有老有小有房有學?你的個稅紅利來啦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今後納稅人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如子女教育方面,子女在年滿3歲後接受學前教育階段和從小學到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學歷教育階段的相關支出,按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其中高中階段教育包含技工教育;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符合條件的住房租金根據城市的不同,按每月1500元、1100元和800元標準定額扣除;贍養老人方面,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父母的支出,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扣除,其中,獨生子女按每人每月2000元標準扣除,非獨生子女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

如何申報?納稅人可以選擇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納稅人可以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表格提交給財務或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網頁填寫後推送給扣繳單位。

社保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員工社保權益更有保障

《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目前有的企業不給員工上社保,更為常見的是不給員工全額上社保。而社保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後,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變。

63種藥品原料零關稅

《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對國內生產治療癌症、罕見病、糖尿病、乙肝、急性白血病等藥品亟需進口的重要原料實施零關稅,涉及31個稅目項下63個品種。

新版出生證明啟用

2019年1月1日起,出生醫學證明啟用新版了。與之前相比,出生醫學證明(第六版)將出生醫學證明(第五版)封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監製”字樣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監製”。

海淘更便宜了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調整

我國將自2019年1月1日起,提高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商品限額上限,擴大清單範圍。將年度交易限值由每人每年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今後隨居民收入提高相機調高;將單次交易限值提高至5000元。

手機號支持異地銷戶

工信部表示,要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提供手機號異地銷戶服務。

海外中國公民護照政策大調整

為更好滿足海外中國公民申辦護照的需求,海外中國公民護照政策將進行大幅調整。調整後,海外中國公民換領護照將不再要求一定要在國外定居,申請材料要求進一步放寬,未成年人辦證也將更加便利,同時大幅縮短取證時間,最快只需一週左右。相關政策的調整,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

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取消

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各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不再為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配發道路運輸證。自2019年1月1日起,對於總質量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從事普通貨物運輸活動的,各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不得對該類車輛、駕駛員以“無證經營”和“未取得相應從業資格證件,駕駛道路客貨運輸車輛”為由實施行政處罰。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新聞網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