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馬山村党支書卓曉莉:巾幗村支書 致富帶頭人

魯網臨沂12月31日訊12月28日,記者從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馬山村瞭解到有這樣一位女村黨支部書記:她自掏腰包外出考察、學習黑木耳栽培技術,請致富能手傳授經驗;又帶頭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一同走上致富路。她就是馬山村黨支部書記卓曉莉。

長期以來馬山村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作為主,並沒有經濟支柱型產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卓曉莉意識到,馬山村想要發展,就要有特色優勢產業,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後,卓曉莉發現,黑木耳種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記者走進在馬山村瑞達黑木耳專業種植合作社的時候看到30餘名村民正忙著製作菌包,儘管天氣寒冷,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村民的熱情,因為小小的菌包裡蘊含著他們致富的希望。

“我一開始跟著學把人家拌料配料全部用小本子記上,回來按照那個方子做配料種的過程中不斷請老師來指導,當時心裡也沒有底就想著做做試試,要是能成功不更好嗎,然後就做了,第一年投資10萬元種了十萬包,種完以後到夏天一算賬純利潤收入10萬。看我們這又開始裝菌已經是第三天,身後正在朝屋裡運的是半成品,蒸完了放在屋裡四五十天以後發酵完成就移送到基地裡了。大仲村鎮馬山村黨支部書記卓曉莉指著告訴記者。

有了前期試種成功的經驗,加上當地氣候條件適宜,卓曉莉栽培的黑木耳一上市便供不應求,這讓她在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路上更有底氣和信心,2016年村裡流轉土地200畝,成立瑞達黑木耳專業種植合作社,在吸引村民入社的同時,也吸納了村裡的閒置勞動力。記者採訪到大仲村鎮馬山村村民蔻全綵“以前幹活都是去外地挺遠的,在這裡有合作社近了,不要出遠門了,在這裡打工很近照顧小孩看家。”

合作社的不斷髮展壯大,離不開卓曉莉一次次的大膽嘗試。在相關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合作社把黑木耳和高效農業相結合,通過立體栽培模式,提高質量和產量。據介紹以前一畝地能種1萬包,現在7分地就能種到4萬包,不僅節省很多土地,純收入就能達到3.4萬元。

特色產業撐起村美民富。走進道路整潔、環境優美的馬山村,一幅幅製作精美、寓意深刻的陶瓷壁畫展現了新時代的風貌,讓人眼前一亮。從村民那得知這精美壁畫是創業人士張名勝捐贈,從淄博製作成功送達這裡。四個主題:24孝、美麗鄉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在交流中不難看出現在村民手頭上富裕了,都想著能盡到自己的一份義務為村裡的發展添磚加瓦。產業興盛後勁足,村莊蝶變美如畫,在村委一班人的帶領下,馬山村鄉村振興之路越來越寬。

大仲村鎮馬山村黨支部書記卓曉莉表示:“下一步我們準備把產品做成深加工,利用電商平臺結合村裡實際情況把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帶領全村老百姓富起來讓我們馬山村真正成為美麗鄉村。”(通訊員 謝祥雲 趙亞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