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子說」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中國人愛說“道”,天道、地道、人道、茶道、香道、書道……甚而連喝酒都要搞個“酒道”,什麼都能往“道”上扯。

彷彿一沾上“道”,立刻“高大上”得高深莫測,令人肅然起敬,無從辯駁,只剩下叩首崇拜的份兒。

然而,誰能告訴我,“道”是什麼?

(一)

道的金文字形是:

「聽老子說」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拆解開,便=

「聽老子說」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古“行”字,四通八達的路)

+

「聽老子說」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古“首”字,代表觀察、思考)

+

「聽老子說」中國人掛在嘴邊的“道”,到底是啥玩意兒

(古“止”字,本義為腳趾)


可見,古人的“道”,本義為觀察辯識一條路走下去。後來被抽象引申為道理、規律、方向。這便是我們通常所謂的儒家之道、法家之道、墨家之道。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中國傳統文化中,“道”的概念意涵豐富,其間尤以老子的《道德經》為甚。

(二)

據陳鼓應先生統計:“道”字,在《老子》一書中共出現一73次,雖是同一個字,意義與內涵卻並不相同,可以分為三類:

1、玄之又玄卻有實存意義的“道”——也就是所謂的宇宙第一推動力,這是關乎終極追問的“道”。

老子認為有一種混然一體的東西(“有物混成”),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什麼,勉強把它稱做“道”。

這種東西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影無形,超越了我們的感官知覺,但並非空無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這這個東西是宇宙間惟一的、絕對的、永久常存的,不會隨外物的變化而消失的,也不會因外在力量而改變,但它本身卻在不斷運動變化中,並因此產生了萬物。

老子說,“道”在天地誕生之前就存在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且天地萬物還都是它所創生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所以,“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它超越於時空之上,卻又內在於萬物之中。

“道”的這層涵義,是道家特有的,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家諸子窮其一生探究追尋的東西——我不曉得那些將“道”掛在嘴邊的人,心裡想的是不是這個“道”,倘若是,那實在令我高山仰止。

譬如“茶道”,由茶入道,格物而開悟——這實在是超凡入聖之事,釋迦牟尼或者老子級別的人才可臻此境界,所以,恭喜你,“茶道”了。

2、上述形而上的、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作為宇宙惟一也是第一推動力的道,作用於萬物時,表現出某種規律,“這些規律可以作為我們人類行為的準則(陳鼓應)”。

老子關於道的規律有不少描述,比如“反者,道之動”。

這是“反動”一詞的由來,本義並不壞,這裡的“反”可以有兩層理解:

  • 相反對立
  • 通“返”,返本復初的意思。

這裡揭示了萬事萬物的兩大規律:

1)對立轉化的規律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老子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難必有易,有長必有短,有生必有死,有善必有惡,有美必有醜,有福必有禍。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認為一切現象都在對立的狀態下反覆變化,這種轉化的過程無休無止。

所以,觀察一個事物,不僅要觀察它的正面,還要看它的反面;而且要重視相反對立面的作用。世人通常逞強、爭先,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老子卻要人示弱、居後、取下等。

老子還認為,事物發展到某種極限程度後,就開始向反面轉化,所謂物極必反。

2)循環運動,返回原點的規律

老子認為萬物的運行都從“道”生髮出來,此後周流不息的運動,離道越來越遠,但最終都會返回原點,這樣一個過程,便是便是“道”的“周行而不殆”。

此外,老子闡述的“道”的規律還不少,如“柔弱勝剛強”、“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等等。

——這是看不見的道,在世間顯現出來的特性。

3、生活準則的“道”

當我們領悟到“道”的特性之後,便可以遵循它,使之成為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處世的方法——形而上的道,至此漸漸落到現實生活層面,作用於人生。

這個層面的“道”,便稱之為“德”。

所以,道家所謂的“道德”,指的是你的行為合不合道,順不順應自然。而儒家的“道德”更多指的是合不合倫理,兩者有巨大差別,所造成的行為及價值觀取向也大不相同——所以自以為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喜歡對人指指點點的人,其實你真的搞明白了什麼是“道德”麼?

這個層面的“道”,老子提到的主要有:自然無為、致虛守靜、慈、儉、樸、柔弱不爭等等。

(三)

以上是陳鼓應先生對老子之“道”的剖析。

我們可以從古文字形簡析看出,道的本義原為道路,後延伸為道理、法則、方向,再後被哲學化,此後再被各吃瓜群眾神秘化、妖魔化,“道”終於神神道道,成為故弄玄虛者掛在嘴邊唬人的玩意兒。這恰恰應了老子所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只是,道之“不善”,並非因為“道”本身,而是因為人!

PS:關於“道”,王東嶽先生還有一種比較精闢的說法,可供參考:

道是追究的、無限的學問,就是你被什麼東西驅動及支配;術是應用的、有限的學問,即你能驅動和支配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