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a 與星巴克單純從咖啡的角度來看究竟誰更優秀?

Costa 與星巴克單純從咖啡的角度來看究竟誰更優秀?

今昔物語 www.jinxiwuyu.com

這個其實就是個偽命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品味和看法,所以沒有誰優秀不優秀。各位看官我們看看知乎上面的朋友怎麼評價的。

@巴松

咖啡從業者,培訓師,做過咖啡師大賽北京賽區比賽技術和口味評判,利益無關……

僅從最基礎的ESP評價,北京星巴克的ESP我目前為止沒有喝到符合我的最低標準的咖啡,並且星巴克的品控從最初就一直是個問題……我最不好的三次咖啡體驗兩次在星巴克,一次是MANN(這是最差的一次)。今天只說這兩次星巴克的體6驗,2001年去星巴克東方新天地店,當時點了一杯ESP,我就站在操作員姑娘對面(恕我不能稱其為咖啡師,因為真的達不到咖啡師的標準),那姑娘做完之後端給我,我一飲而盡……沒錯,是一口嚥下去的!這是什麼問題?咖啡溫度太低!然後口腔裡充滿了焦糊味和明顯的刺激的酸味……我很客氣的對那姑娘說:不好意思,你給我的咖啡溫度太低了。姑娘瞪著水汪汪的眼睛對我說了三個字:哦,是嗎?然後……然後就沒了……我灰溜溜了走了……

第二次是一個冬天,早上路過清華東門附近的星巴克,那個時間剛開門,進去點了一杯當日外帶,吧檯很快就給我倒好了,走出門一喝——溫的,能一下喝一大口的那種溫度。這又是什麼問題呢?咖啡是前一天剩下的,早上起來直接加的溫……還沒熱透就趕上我來買咖啡,就賣給了我……

在說說COSTA,第一次去COSTA是在北京南站店,那應該是COSTA的第一批店,當時人挺多,也是點了一杯ESP,當我說要ESP的時候,店員有點驚訝,告訴我是一小杯,很苦……我說對,就是要這個……咖啡師製作好以後,端給我,三口喝完,口腔裡並沒有太強的刺激感,稍稍有些酸……證明咖啡有一點萃取過度,但不嚴重,完全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後來又去了其他幾家店,同樣質量不是很差,基本上沒遇到讓我覺得很差的咖啡。

當然也有例外,08年去上海參加食品展,可以去了上海的幾家星巴克和COSTA,平心而論星巴克要比COSTA的咖啡做的稍好一些。

從我的分析來看,星巴克除了沒有很好的學習到意式咖啡的烘焙和製作技術外(我一直都說星巴克只學到了皮毛和樣子),最大的問題是管理上的問題……這個在很多年前我和星巴克上海第一家店的首任店長聊天時也聊到過這個問題,他也說北京的星巴克要比上海差不少。星巴克這些年可能也意識到了品控和管理上的問題,將幾乎所有店的半自動咖啡機換成了全自動的,以避免品控的問題……

COSTA在這方面繼承的傳統還不錯,至少豆子的烘焙是得當的,而且老闆本身就是意大利人,對對意式咖啡的口味理解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偏差……但從上海店的表現來看也依然有品控的問題……

=========咖啡的分割線=========

另外反對@拔絲青蛙對意式咖啡概念的理解,他對羅巴斯特豆的理解明顯是SCAA的概念,但這是錯誤的,使用羅巴斯特豆並不是為了節約成本而是用羅巴斯特豆來豐富意式咖啡豆的口味的層次感,彌補阿拉比卡過於柔和而顯得單薄的口味,增加ESP的厚重感,這也是ESP所謂的strong的口感所在,strong絕不是苦甚至是刺激,而是柔和的厚重。我們在培訓學生時形容是好的ESP的口感應該是想一個人用拳頭在頂著你,你可以感受的到它的力量,但不會覺得難受。而不好的口感就像一根手指戳著你的穴位一樣,是不舒服的……答主可以好好了解一下意式咖啡的故鄉意大利的情況,在整個意大利,只有illy是隻生產百分之百阿拉比卡的意式豆,(illy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它的咖啡有多好,而是因為它贊助了威尼斯雙年展,那些藝術大咖們把自己捧了起來,意大利人對illy的感情就像雀巢在中國,是哪裡都能買的到並且不會太差的咖啡。)其他幾乎所有的咖啡企業都是使用阿拉比卡和羅巴斯特的拼配,最經典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就是評論裡@何智遠所說的8:2的拼配比例,意大利人也叫oro,只要看到oro三個字母,那麼他的比例一定是8:2。這已經是意大利幾十年來的習慣了……

另外說到烘焙,@拔絲青蛙很明顯沒有搞清楚咖啡豆烘焙程度的分類,把星巴克的自創的FULLCITY和普通滴濾豆的烘焙混淆了,就星巴克的意式烘焙而言,它的FULLCITY在我們職業咖啡人的眼裡就是烘焙過度了(這是個殘酷的公認的現實),咖啡最忌諱的就是烘出油脂,烘出油脂的結果就是迅速破壞了咖啡的芳香物質(咖啡的香氣是大部分靠揮發性脂肪來散發的,您都把脂肪烘出來了,香氣哪裡還存的住?)這也就是為什麼星巴克一直崇尚豆子不能超過一個月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它的烘焙沒法長時間保存。我記得很清楚,舒爾茨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過一句話,當他在烘焙爐邊捧起一把沾滿油脂的咖啡豆,聞著深深的焦糖味,心中無比幸福(大概意思是這樣),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只能呵呵,真想跟舒大爺說一句,那真心不是焦糖味,是焦糊味!

還有就是C家雖然是個英國公司,但創始人卻是兩個純種意大利人,他們還是相對比較忠實於意式咖啡的傳統……和英國人的咖啡觀念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Costa 與星巴克單純從咖啡的角度來看究竟誰更優秀?

今昔物語 www.jinxiwuyu.com

@林松

本人是美式愛好者,會使用半自動咖啡機制作Espresso(很簡單一學就會)。曾在某咖啡貿易公司工作過,藉此機會參加了上海的烘培展,試喝了80%以上參展咖啡豆貿易商提供的免費咖啡。

旗幟鮮明地擺明態度:Costa比星巴克更加優秀。

著手寫下答案前,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問題:本答案是且僅從咖啡的角度評價兩家大型連鎖咖啡館。為了杜絕更多幹擾,我的評價基本是基於我喝得最多的美式咖啡(Espresso加水而已啦啦啦啦)。

個人口感,喜歡Costa。

口感因人而異,難以比較。我們必須藉助可以評價的標準。

全世界的精品咖啡協會,通常都是使用「杯測」作為評價咖啡的標準。通常來說,杯測的方式有許多種,各個國家各有各的方法,一般是以「巴西式杯測法」為基礎。(誰叫巴西是最大的咖啡豆產地呢。)以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杯測方法最為著名。(誰叫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呢。)

SCAA的杯測方法通常是用來評價精品咖啡,用來評價星家和C家兩個大型連鎖咖啡館,未免是殺雞用牛刀。但我們可以借鑑SCAA的評價咖啡的項目來比較二者的口感。SCAA杯測法的主要評價項目有:

  • 幹香氣Fragrance(咖啡粉的香氣)

  • 溼香氣Aroma(咖啡液的香氣)

  • 甘甜Sweetness

  • 清爽的酸味Acidity

  • 風味Flavor

明確這五個評價標準後,開始來打分吧。由於本人手頭沒有兩杯咖啡直接做比較,打分全憑記憶,分數全憑感覺。滿分為五分。

星巴克

幹香氣:2分。顯然是烘焙過度,略焦。

溼香氣:3分。基本上每一杯口感都保持了平均的口感,差不多。就是略苦,苦中帶焦。

甘甜:1分。基本沒有嘛,回味就像嚼燒乾了的木頭。

清爽的酸味:1分。對於深度烘焙的咖啡,要求酸味基本上是緣木求魚。

風味:2分。尚可。

Costa

幹香氣:3分。大家去聞一聞兩家店的味道,基本就能得出結論啦。當然,C家的奶味有時會略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點花式咖啡的人比較多。

溼香氣:3分。一般能達到4分的,但因為咖啡師的緣故,口感不是特別均勻,但一般都能達到3分以上的。

甘甜:3分。嘿,這一份屬於喉頭間的美妙感受,在星家是感受不到的。

清爽的酸味:3分。烘焙恰到好處的咖啡豆,酸味中略有果香、橙香,儘管不能令鼻腔都充滿了清爽,但確確實實能讓人感受到:這實實在在是一杯現磨咖啡啊!

風味:3分。能品嚐到地道的意式咖啡。儘管他是英國的牌子,創始人確實貨真價實的意大利一對兄弟。

感覺打分見仁見智。列位知友如有興趣,也可以藉助這個評價標準各自為兩家的咖啡打分。上節部分內容引自日本精品咖啡大師田口護所著《咖啡品鑑大全》。

理性分析一下,還是喜歡Costa。

接下來聊聊原因。決定一杯咖啡的品質好壞的因素有哪些?簡單來說有兩個:咖啡豆和咖啡師。

基本可以這樣說:咖啡豆的品質決定了一杯咖啡的天花板,咖啡師決定了該咖啡豆能夠到達的高度(等於沒說)。決定咖啡豆品質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是咖啡豆的產地;二是咖啡豆的烘焙。

像星家和C家這樣的大型連鎖咖啡店,100%阿拉比卡豆還是能夠保證。但出於成本、天氣、供貨來源等因素,我缺乏全面的數據,所以也無從詳細比較產地來源。但可以確定一點,大陸的星巴克和北美星巴克的咖啡豆採購來源不一樣,大陸的星巴克多數從雲南採購咖啡豆,和全球其他產地的咖啡豆混合在一起烘焙,成為所謂的「綜合豆」。

我當然不是說「綜合豆」不好。正是有了「綜合豆」+全球採購,才能保證每一杯咖啡都保持差不多的品質,大型連鎖咖啡館才有了生存的可能。

同樣全球採購的綜合豆,從產地選擇方面,Costa顯然比星巴克更加講究。Costa號稱只有1%的咖啡豆能夠進入他們的採購流程,並保證所有咖啡豆都源於雨林聯盟(RFA)認證農場的咖啡連鎖品牌,第一家從頭至尾控制整個咖啡流程製作的連鎖品牌。

而星巴克方面嘛,上面其實提過的,嗯……

其次說烘焙。

星巴克的豆子顯然都是烘焙過度了。大概也只有他們家敢於採用這樣的深度烘焙方式……我認為,採購同樣的咖啡豆都使用星巴克的方式烘焙,都會出來那種苦中帶焦、焦中帶焦木的味道……

Costa的烘焙,唔,至少是中規中矩吧。

最後說說說人:咖啡師。

咖啡師的作用是很大的,好的咖啡師極其難得。所以為了保證出品的每一杯咖啡都有平均的口感,不受咖啡師手藝、心情(誤)的影響,他們推廣了特有的全自動咖啡機。經過簡單培訓的咖啡師就能上崗操作,味道差不到哪裡去,反正大家都是為了拍照。這樣奠定了他們能夠極速擴張的基礎,漫天遍野都是星巴克的咖啡店。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捨棄了手工而就機器,犧牲一部分味道也就在所難免。犧牲的這部分,就是過度烘焙了咖啡豆。

而Costa一直在堅持了半自動咖啡機+咖啡師的模式。培養一個咖啡師很難,咖啡師的水平也較難達到穩定狀態,所以口感方面不會像星巴克那樣穩定,擴張的速度也受到了限制。但這樣做的同時,保證了咖啡的品質和風味,這是喜歡Costa頗為難得的一點。

而且,為了培訓咖啡師,Costa每年都會舉辦全球咖啡師大賽。雖然比不上WBC專業,倒也是有模有樣,創意咖啡、經典咖啡、速度咖啡都會拿出來一項項比賽。去年中國區的冠軍,還去倫敦參加比賽拿了全球冠軍。據說這個小夥子現在還在廣州某店裡當一名普通的咖啡師呢。

結論

在大型連鎖咖啡館這個維度上,Costa的咖啡品質碾壓了星巴克。

Costa 與星巴克單純從咖啡的角度來看究竟誰更優秀?

今昔物語 www.jinxiwuyu.com

ps:喜歡請關注我們:今昔物語 www.jinxiwuyu.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