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擺攤到知名水餃品牌,這位山東女子始終在用心做生意

遭遇婚變,她流落異鄉,靠著擺攤做起了生意,如今她已是身價50億的企業家。她就是灣仔碼頭水餃創始人——臧建和。

1945年,臧建和出生于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14歲那年,趕上自然災害,家裡窮得再也揭不開鍋了,母親只好帶著臧建和姐妹倆逃到青島,到一家紡織廠做苦工。20歲那年,臧建和與一個泰國華僑組建家庭,很快有了兩個女兒,一家人開開心心過了9年日子。1974年,丈夫決定去泰國定居,因為證件難辦,臧健和被留在了青島。

从摆摊到知名水饺品牌,这位山东女子始终在用心做生意

1977年,臧建和辭掉了護士工作,帶著一雙不到十歲的小女兒,辭別青島的老母親,到泰國尋找已分離3年的丈夫。丈夫在泰國重新有了妻室,並生下兒子。生活中的第一個選擇擺在了她的面前。於是臧建和母女三人輾轉到了香港,租住在一間僅4平方米、沒有窗戶的小屋裡。

1976年春天,大女兒瘦成了皮包骨頭,一米2的個頭,50斤都不到,小女兒更是臉色發青,明顯營養不良。臧建和鼻子一酸,扭頭去街頭買了半斤肉,“回家包餃子!”小女兒高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30個餃子一掃而光“媽媽包的餃子最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餃子。”

女兒的一番話讓臧建和一下子回到30年前。6歲那年春節,外婆包餃子時在餡裡藏著桂圓、蓮子、紅棗等不同“寶貝”,“吃到就有好運氣!”臧建和心裡一動,“為何不在香港賣水餃?也許能夠養活自己。”

在朋友的提議下,她自制了一輛小木車,到灣仔碼頭賣起了家傳的北方水餃。不管颳風下雨,兩個女兒每天都來攤上幫媽媽幹活。久而久之便名氣大增,慕名前來的顧客越來越多,常常要排一個半鐘頭的隊才能買到。 這時,有人提醒臧建和,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標,於是她不假思索地說:“就叫‘灣仔碼頭’吧。”

从摆摊到知名水饺品牌,这位山东女子始终在用心做生意

1985年,臧建和拿出攢下的200萬積蓄,在香港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辦廠之初,她給自己定下3條規矩。

第一,產品質量必須有保證。1986年春天,一個廚師週五下班發現麵粉不夠,直接在裡頭摻水,被發現後還不認錯,“憑老闆的名氣,怎麼都有人買,隨便做做就行了。”臧建和氣炸了,立馬讓那廚師捲鋪蓋走人。

第二,顧客是衣食父母。1995年6月,一位顧客來信,“買五盒水餃,煮了兩盒全部開口。”臧建和立刻開會找問題,後來發現是新來的一批工人培訓不徹底,導致包裝不好。

“如果沒有這位顧客投訴,繼續這樣下去,會流失多少客人?”後來,臧建和親自登門賠禮道歉,送上10盒餃子,並把那位顧客聘請為公司獨立第三方檢測師。

从摆摊到知名水饺品牌,这位山东女子始终在用心做生意

第三,對員工必須親善。每年春節、端午、中秋佳節,臧建和都會親自下廚煮上水餃,挨個一線員工送過去。

1997年,灣仔碼頭進一步拓展市場,臧建和開始了與跨國大公司美國通用磨坊公司的合作,並在上海、廣州相繼建立生產基地,全面進軍大陸,還增加產品類型,推出了手工包制的餛飩和湯圓。

現在,“灣仔碼頭”水餃擁有15家生產基地。公司每年營收達60億元。對於她來說,用心做生意是她一生所要堅守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