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片的春天來了

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3月又被業內稱為“藝術片的春天”。今年3月,除了2部好萊塢大片之外,有17部國產中小成本影片上映,希望藉著大片的“春困”,殺出一條血路。其中《白日焰火》、《警察日記》於3月21日同天上映,這也是“柏林影帝”廖凡和“東京影帝”王景春的對決。

今年“三八”檔,電商出手造就了一個單日票房過億的高峰,但此後電影市場跌入低谷,全國單日票房最慘一天甚至跌至2100萬元,相當於除夕票房產出。每年3月都是電影市場淡季,從《觀音山》到《桃姐》,不少國產文藝片成了淡季票房黑馬。今年也有不少國產片想複製這一奇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有近20部國產中小成本影片上映,其中,入圍戛納影展的《過界男女》《脫軌時代》,以及《一個溫州的女人》《蘭亭》《俐侎阿朵》等知名度較低的藝術片已經公映,但市場表現卻如“集體春困”,票房乏力。本週末,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白日焰火》、東京國際影展獲得影帝大獎的《警察日記》將雙雄出擊,這也是開啟今年“藝術片的春天”的最好時機。

“柏林影帝”對決“東京影帝”

由寧瀛執導、蘆葦任文學統籌、寧岱編劇、王景春主演的電影《警察日記》於前日正式公映。影片上映首日,雖然排片僅有3.8%,卻收穫超高上座率。據網票網、電影票房數據庫網的數據顯示,截至昨日15時,影片上座率高達31%,票房兩天累計150萬,在同檔期影片中處於領先地位。排片低、上座率高的現象,也讓不少網友為影片“鳴冤”,對此片方連連呼籲,希望增加院線排片。而早在影片首映式時,演員劉樺就曾力挺《警察日記》,呼籲影院經理多多排片,“一天八個廳,只放這一個電影,十天全是《警察日記》,我不信沒人說好。”

同日上映的《白日焰火》的開盤格局似乎有些不一樣。在近期整個電影市場都較為低迷的情況下,有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的雙項國際讚譽,加上犯罪懸疑的故事外殼,以及桂綸鎂的人氣,《白日焰火》大有突破文藝片在國內電影市場長久低迷的勢頭。上映首日全國排片比例超過17%,排在同檔期新片第一位,同時票房突破千萬,高於去年同檔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圖》首日票房,兩天累計達2688萬。與此前文藝片不同,大多普通觀眾並沒有“看不懂、沉悶”反應,反而有人稱讚:“影片的‘情緒’調動和場景設置充分讓我進入各個角色,不是強制性的衝擊,而是不能忽略的走心。罪案外衣表象下是普通人私密心理的爆發,於案於情都相得益彰。”

有觀眾甚至表示:“《白日焰火》都獲柏林金熊了票房還不好的話,以後我們就更難在電影院看到小眾文藝電影了,只能被各種大片綁架了。”

對於劇中三位主演的表現,觀眾評價不一。最受關注的還是柏林影帝廖凡,劇中他飾演的“落魄警察”外形邋遢,身材臃腫,卻以一種不著痕跡的表演塑造了一個外表頹廢狂野內心傷痕密佈的男人形象;一貫小清新的桂綸鎂在片中則飾演了一位“腹黑女”,延續著一貫的清冷姿態;而原本故事頗為離奇的“活死人”王學兵,卻因為影片著墨不多,個性色彩稍顯暗淡。

市場“倒春寒”中求突破

文藝片在中國市場一直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1988年,張藝謀憑藉《紅高粱》成為國內首個獲柏林金熊獎的導演,開華語文藝片國際拿獎先河。這部影片投資不足100萬元,獲獎後在國內收穫400多萬元票房。《紅高粱》的成功,引無數後來者希望複製這一神話。但近年來,歐洲三大影展獲獎作品在國內電影市場已不再吃香,《圖雅的婚事》《團圓》《三峽好人》獲得金熊、金獅獎後,進入市場後均不約而同地遭遇票房慘敗。究其原因,認為這些片子“為拿獎而拍”“太藝術看不懂”的觀眾不在少數。對文藝片的遭遇,越來越多的導演在反思“唯票房論”。對藝術片在國內的發行情況,王小帥曾自嘲:“我的電影進院線發行就是勝利。”

但近幾年,文藝片也迎來了春天。2012年3月,一部《桃姐》讓文藝片揚眉吐氣,《晚秋》、《春嬌與志明》等片也足以讓文藝片愛好者興奮一下;再往前推,2011年3月份的《觀音山》也成為為數不多的成功文藝片之一。導演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在柏林得獎後,趁熱打鐵在國內公映,刁亦男公開表示:“這將是獲獎的國產電影中票房最高的。”《白日焰火》的信心在於雖然是一部作者電影,但運用了偵探類型片外殼,用商業元素包裝文藝片的內心。《警察日記》也是一部與警察、破案有關的影片, 根據發生在內蒙古的一起懸而未決的真實血案改編,王景春在片中扮演鄂爾多斯東勝市警察局局長郝萬忠,他也是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王景春憑藉這一角色,於去年10月摘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桂冠。

3月21日這一天成了香餑餑,去年這個檔期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圖》賺得盆滿缽滿。而今年3月21日除了兩部文藝片,當日上映的還有一部名為偵探喜劇的《盜馬記》,該片完全走的是商業類型片路線,主演包括梁家輝、鄭伊健、陳慧琳、曾志偉。而由陳國富監製,翟俊傑執導,蔣勤勤、孫茜、劉小鋒、張瑤等主演的諜戰大片《一號目標》也早早地定在當日上映。但距離上映時間不到一週,突然傳出該片將臨時撤出原有檔期。記者致電出品方,經《一號目標》的工作人員證實了這個消息,片方代表叢先生表示臨時撤檔是希望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開展發行和宣傳工作,但記者隨後探知,《一號目標》片方此舉很大可能是為了給同天上映的《白日焰火》讓路,兩片出自同一出品方。叢先生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我們很希望《白日焰火》能夠大賣,為我們《一號目標》帶個好頭,同時我們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電影的前期宣傳和發佈會,吸引更多的觀眾進電影院欣賞這部諜戰大片。”

3月之所以會成為文藝片的聚集地,有影院人士分析:“通常春節之後,觀眾的消費疲軟,大片的片方往往也認為這個檔期不算好,國外分賬片也是如此,美國的大片往往放在5月之後,也正是這個時候,給那些中小成本文藝片提供了機會,畢竟一天全國也有幾千萬的票房,還是可以分一杯羹的。而其他時間,文藝片的機會顯然更小。”

文藝片儘可能擺脫藝術之名

業界認為,2014年或將成為中國“文藝片崛起元年”。張藝謀《歸來》,陳凱歌《道士下山》,許鞍華《黃金時代》,張婉婷、羅啟銳《三城記》,關錦鵬《放浪記》,無一例外都有著商業片一般的明星陣容,同時都由大師執導,但在題材上卻偏向於探討人生、人性。事實上,文藝片和商業片的概念現在已經相當模糊,在好萊塢,很多票房和口碑俱佳的片子都是文藝與商業兼得。去年票房大賣的《致青春》《中國合夥人》《北京遇上西雅圖》等片,卻是“骨子裡淌著文藝的血,但在宣傳發行時或打導演牌或走明星路線”儘可能擺脫藝術之名、以商業容顏示人,讓觀眾覺得“看上去不文藝”。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鄒靜之擔綱編劇,由陳道明、鞏俐、閆妮、秦海璐、張嘉譯、郭濤等出演。作為張藝謀執導的第20部電影長片,時隔多年迴歸文藝風格,但卻採用了目前最尖端的技術IMAX4K製作, 屆時將和很多商業影片搶佔IMAX影廳。有消息稱張藝謀這部新片確定入圍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如果消息屬實,這也是《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年後,張藝謀再度向藝術片迴歸角逐金棕櫚。

《道士下山》導演陳凱歌匯聚了郭富城、王寶強、林志玲、吳建豪等明星。號稱是一部“水滸群像傳奇”式的功夫鉅製,小道士何安下在“奇幻漂流”中經歷了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濃墨重彩的繁華人間。在文藝片的背景下,強調視覺效果,據悉該片請來了好萊塢幕後團隊,曾提名奧斯卡的澳大利亞攝影師Geoffrey Simpson擔任攝影指導;曾包攬《了不起的蓋茨比》《斯巴達300勇士》《黑客帝國》的Animal Logic工作室負責特效製作。

香港文藝片導演許鞍華和關錦鵬則將分別推出《黃金時代》和《放浪記》,前者起用“文藝片女神”湯唯來講述民國才女蕭紅的傳奇人生;後者趙薇在《致青春》之後將回歸演員身份,演內心極其瘋狂的女作家。張婉婷和羅啟銳繼《歲月神偷》之後將推出《三城記》,該片根據成龍父母的親身經歷改編,頗具傳奇色彩。臺灣文藝片大師侯孝賢則將推出《聶隱娘》,這部由舒淇、張震等主演的古裝武俠片,前期籌備超過七年的時間,耗資近億元。《聶隱娘》是侯孝賢在華語武俠大片風潮衰退期,用自己的風格繼續探索武俠類型片。美國電影評論家詹姆斯·烏登評價:“首先是一部侯孝賢的電影,其次才是一部武俠片。而它也將是一部不同於以往任何同類電影的武俠片。”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今年的這些影片能在商業訴求上獲得成功,將給中國的文藝片創作者注入一針強心劑,一旦文藝片全線崛起,中國電影將進一步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