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賦能支付安全服務

金融科技賦能支付安全服務

第五屆支付技術交流會現場

10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支付技術交流會上透出消息,《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要求》和《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檢測規範》兩項金融行業標準正式修訂完成。新標準秉持著既要給新興行業一定發展空間,又要在行業准入方面做好風險把控的原則,增加了條碼支付信息技術的相關要求,對過往若干條款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

據瞭解,第五屆支付技術交流會是由中金國盛認證中心組織召開,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國密局、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網聯、移動金融產業聯盟、支付機構、移動金融相關機構、檢測機構代表參加了交流會。

金融科技賦能支付安全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致辭時表示,作為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入口,支付是金融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產業各方要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科技引領,堅持支付為民,這樣才能使支付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為進一步促進支付行業發展,李偉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防範風險保障安全,夯實健康發展基礎。包括:穩掌“安全之舵”,緊繃“安全之弦”,築牢“安全之堤”。二是,運用金融科技賦能,提升支付服務水平。一方面運用金融科技創新優化服務,促進“支付便民”,另一方面運用金融科技突破普惠金融瓶頸,促進“支付惠民”。三是,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支付技術產品管理。在終端管理上,各機構要及時準確地向支付受理終端註冊管理平臺報送終端信息,建立完善事前身份識別、事中數據校驗、事後風險控制的管理機制;在金融APP管理上,則要加強用戶實名制管理,推動支付標記化、可信執行環境(TEE)、聲紋識別等技術應用,在身份認證、數據保護、接口調用等層面,提升APP安全防護水平。四是,開放支付服務能力,構建共贏支付生態圈。要求機構開放服務共享、數據共享、場景共享,合力構建場景融通、互利共贏的支付生態圈。

金融科技賦能支付安全服務

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霍煒

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霍煒表示,從未來趨勢看,非銀行支付將引領金融業新一輪變革,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就目前而言,非銀行支付因其開放、便捷、多元的特點,既有蓬勃發展的廣闊空間,也面臨著極大安全挑戰,而密碼則是非銀行支付安全運行的重要基石。密碼支撐構建非銀行支付安全防護綜合體,推動打造非銀行支付價值轉移信任鏈,推動形成非銀行支付協同創新生態圈。

霍煒強調,構建以密碼為基石的非銀行支付安全屏障,必須圍繞非銀行支付安全需求,以符合國家法規、政策、標準的密碼技術、產品和服務為基礎,以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為原則,推進密碼在非銀行支付領域的全面應用。“希望相關各方一道,在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浪潮中奮楫前行,推動密碼在非銀行支付領域的全面深度應用,讓支付更安全、更放心、更暢通。”霍煒說。

金融科技賦能支付安全服務

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總經理、中金國盛認證中心總經理張永福

據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總經理、中金國盛認證中心總經理張永福介紹,修訂完成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要求》和《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檢測規範》兩項金融行業標準,是中金國盛認證中心在央行科技司的指導下,研判支付技術創新發展趨勢,秉承著既要給新興行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又要在行業准入方面做好風險把控,同時要創建有效機制和工作方法應對新問題的原則,推動標準不斷完善升級,保障認證實施依據覆蓋全面。

作為金融行業的質量安全部門,多年來中金國盛認證中心緊緊抓住認證人員能力建設和獲證後監督這兩個關鍵環節,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對認證過程中發現的技術問題與機構共同探討整改,增強機構的技術安全保障能力,有效識別、抵禦和化解安全風險,使認證工作的規範性和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