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我一打開微信,就發現閨蜜發過來一堆牢騷:“這幾天快被涵涵氣傻了,早上不催了3-4次,人家不帶起床的,起床了還得繼續在床上發會呆。為了早上給她一個好心情,我忍到內傷也沒說啥。差不多是拖著她上了車去上學。

晚上寫作業更是一場災難,不磨蹭到快10點了,都寫不完。我也快犯心臟病了。”

看到這裡,我笑了。

這幾天正好在看一個心理專家講關於孩子拖延磨蹭的問題,她把問題看得很簡單,就是分清楚是誰的需求,然後對症下藥。

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比如,媽媽準備要參加一次聚會,因為爸爸不在家,不得不帶孩子去,這時候孩子正在看一本有趣的書,或者玩一件玩具,這種情況下媽媽可能大叫著: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都急壞了,你還不動彈?

這裡的小技巧就是學會和孩子談判,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一樣的談判。

採用合作雙贏的方式,讓雙方都滿意,而不是用家長的權威直接命令孩子。

媽媽要細心觀察孩子的什麼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正在看一本好看的書,可以和孩子商量帶上這本好看的書,在路上看;

如果是手邊正在玩的玩具,又不能帶走的,可以和孩子說:“媽媽需要你配合一下,要趕在1點之前出門。這樣好不好,等回來後媽媽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

對於孩子來說,自己一個人玩玩具,肯定不如和媽媽一起玩來的有意思。

回到我自身來說,每逢週末我們都會帶孩子去郊區玩,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拒絕和我們一起郊遊。到了週六早上也是百般拖延不肯起床,也沒什麼熱情。

後來我瞭解了一下他的想法,他說因為沒有小朋友一起玩,感覺沒意思,確實啊,在這裡,孩子的真正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雖然帶孩子出去玩,認為是在做親子運動,對他好,何嘗不是也在為自己週末放鬆一下呢?所以,我們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卻做了讓他不喜歡的事情。

這樣一想,我開始豁然開朗。再到週末前,我會讓他約上幾個有空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這樣一來,孩子的積極性馬上就被調動出來了。

每逢週六,都不用我催促,甚至有時候怕起不來,還定上鬧鐘,我們如果賴床的話,娃自己就跑過來催促了,一下子就化被動為主動了。

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第二種情況是父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回到每位家長最為頭疼的寫作業上,關於陪作業的段子已經滿大街都是了。很多家長因為作業已經不成瘋就成魔了,真正的渡劫與修煉就在陪作業上。

但是實際上,從客觀角度想一想,這個又是誰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呢?你一定以為這是孩子的,因為本來就該孩子自己做好的分內之事呀。

不好意思,實際上,這是父母的。因為父母希望孩子向上,希望孩子變成“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希望他努力,希望他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當孩子和自己心目中的樣子有差別時,就會憤怒,會有要求。

而一旦孩子感受到,原來他自己的事情變成了父母的需求,他就會用拖延來抗拒,也慢慢養成了習慣,反正到最後不做,我媽會催我。他會越來越依賴你,而不是獨立自主。

最後,就變成了做作業是在為父母做的,學習是在為父母學的。

等到孩子習慣了媽媽一說二吼三威脅的套路之後,他會更加不以為然了,內心戲是反正你就是那三板斧,用完了就沒有了。

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

1.首先相信孩子本身是有心氣兒

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心氣還是蠻高的,學習和紀律等各方面對自己要求也很高,2年級時有所懈怠,我也犯了老母親通常犯得毛病,內心逐漸焦慮,看不得他退步,開始催促和不斷地批評教育,結果是,妥妥地引發了他的逆反心理,他開始不樂意配合我,用各種手段躲避我的批評,在學校裡出現問題之後也不願意告訴我,開始報喜不報憂。

當老師和我聊起他在學校表現時,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在內心裡把對他的期待做成了一個模板,要求他每時每刻都按照這個模板做事,學習,當他一時達不到時,我就開始批評他,但是這樣又引發了他的逆反心理,所以,這不是一種良性循環。

反思過後,我開始和孩子好好談,我告訴他我內心是有焦慮了,我以後會盡量平復自己的情緒,同時即便是學校內老師批評了或者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告訴媽媽,我們一起想辦法,我不會因此批評他,反而會因為他明確告訴我而獎勵他,因為他的信任。

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2.讓孩子接受自然懲罰後果

一件事情,孩子做錯了,你對他做出罰站或者責打,是對他做了人工懲罰;而自然懲罰是讓孩子接受自然做錯後的結果。不過這裡有個前提是,要讓孩子在安全邊界裡,在危險的環境了,是不可以的。

比如孩子小時候有時候可能想去摸熱水瓶,但是父母擔心他會被燙到,而孩子本身又理解不了被燙的含義時,智慧的爸媽會讓孩子摸一下很熱的杯子邊,讓他感知到什麼是燙了,燙到了會非常疼。這可能比說一百遍不要摸,會燙這句話來的更直接。

孩子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就把權力還給孩子,只是告訴他,九點之後你就該上床睡覺了,做不完作業就不能再做了。可能孩子一回覺得無所謂,玩著玩著就過點了,第二天作業還沒寫完,被老師批評了,自己就會內心有觸動。

這裡其實有一個關鍵點,是父母要做到內心確實淡定。因為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不交作業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目中形象呀,會造成孩子這樣那樣的心理,但是你需要反過來想,如果你現在幫他把風雨全部擋住了,以後他走上社會怎麼辦?

現在不訓練他如何一點一點面對人生挫折,難道長到20歲後就會一夜秒變得非常有能力嗎?

孩子寫個作業磨蹭到後半夜?心理專家說,因為你沒分清這兩種需求

so,從現在開始,訓練孩子去自己承擔後果吧,擔著擔著他就會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有主見和自控力了,這時候,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放手!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修行,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得好看的。來,一起修行吧。全部是原創,字字都是自己的實踐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