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眾所周知,日本商業在空間限制和民族性格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往往在各種國人覺得不起眼、不重要的地方也做得十分精彩。對於進入精細化運營週期的國內,日本商業猶如一本經過驗證、細節詳實的參考書。這次到大阪進行考察,在出發之前,夥伴們提前規劃了考察的方向與重點,在總體考察目標之外,也設置了不少細節式的考察點。

商場指南手冊這個細節,便是考察點之一。職業使然,每每走進一個商場,總會先拿一份商場指南翻看。這份小小的印刷品其內容與設計總能讓人第一時間感受到商場的層次與氛圍。

無論"商場指南"是叫"Shopping Guide"、 "Floor Guide"或者"Shop Directory",都沒有實質性區別,為了便於消費者在第一時間瞭解內部設置的特點。而一本優秀的商場指南手冊就像是一個快時尚品牌,簡單、明瞭、更新速度快,當消費者拿到指南的時候,一眼看去就能直觀瞭解其中有哪些品牌,提供怎樣的服務,它們的具體位置在哪裡等等。

與國內對比,日本商場的指南的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商業發達且國外遊客較多,多國語言的商場指南成為日本商業的基本。同時不僅各個商場的手冊設計都別具一格,甚至有些還為不同語種背後的文化單獨設計,十分親切友好。而相比之下,國內許多項目的指南並無亮點,甚至導購欄上經常空空如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內多數商場的線上服務和室內導航逐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紙質購物指南。但這並不意味著紙質版本將會消失,因為它不僅便於消費者查詢品牌信息,更能傳遞項目特有的商業理念,用平面設計上的巧思,為前來的人們留下第一印象。在注重人性化服務的日本,紙質商場指南仍是重要的內容載體。那麼,日本商業是如何利用好這個載體的呢?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夥伴們此次考察收穫的部分手冊

"窗口"角色體現整體氣質

在網絡消費如此便捷的今天,線下消費的不可替代性更在於真實的場景感、體驗感及社交屬性,指南手冊是落於平面之上的形象勾勒,成為在線下消費時產生感情共鳴的第一窗口。

以此次大阪城市群重點考察項目京都BAL為例 ,BAL是1970年創業的老牌商場,目前僅在神戶和京都各有一家,40多年來一直是引領京都富人時尚的標誌性商場,充滿內斂而精緻的高級感,又不乏日雜特有的生活氣息。這裡的指南以簡潔的封面設計彰顯與項目風格統一的"高級感",用暖黃色的紙張,以手繪形式的平層圖構成,不僅讓消費者能清晰地找到店鋪品牌位置,同時傳遞出溫暖的生活氣息。商場本身的體量不大,但在這份手冊上,每一個細節都似乎在強調著這裡的特點而顯得飽滿立體。相較下,國內的商場指南大多顯得有些"用心"不足,並未將指南作為商場對外傳播的窗口考慮。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京都BAL百貨商場手冊

平面的場景營造

有徵服力的到訪理由

當購物不再是消費的唯一目的,如何激起消費者的場景感便顯得尤為重要,構建一個場景也需要在商場指南中體現,能夠令人感受躍然紙上的嚮往。

以大阪HEP FIVE mall為例,將商場內各類業態以1 Day Trip的主題為故事線串聯起來,詳細營造出全天候的消費場景。當消費者拿到商場指南的同時,便能清晰地瞭解在不同場景中能獲得的商品或服務,瞭解如何在商場度過愉快的一天,看起來內容有趣而豐富,令人想一探究竟。

我們也看到在上海長風大悅城,也將其自身與周邊的成龍電影藝術館、長風海洋世界及長風公園綁定成組團擴大了輻射和影響力,打造城市微度假的消費場景,在指南中一一體現。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大阪HEP FIVE Mall手冊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上海長風大悅城手冊

索引設計與及時更新

商業服務力凸顯

除去商場手冊所具備的基本樓層的品牌導覽功能之外,對於消費者而言,搜索品牌的最佳方式仍然是以簡便的字母排序的索引頁。雖然設置索引對於商場來說,增加了工作量及印刷成本,但對於消費者的購物便捷度卻有著極大的提升。

以京都porta地下商業街及長沙IFS商場手冊為例,均將場內品牌以字母或業態類型進行彙總排列,同時對品牌進行簡單描述,便於消費者迅速便捷搜尋品牌。

另一方面,隨著商場運營的階段性調整,能確保商場手冊在第一時間更新也體現了對於細節把控的重要性。因此,商場手冊應儘可能做到索引以及及時的更新,這既是基礎,也是商場運營能力和細節投入的最佳體現。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京都porta地下商業街及長沙IFS商場手冊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互聯網及線上購物的發展,商場指南的"時效性"、"傳播度"不如新的形式,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國內項目都已不大再更新商場手冊。但原研哉的觀點我們深以為然:所謂傳達,並不是單向度的發出信息。當我們從交互,而不是傳達的角度來思考,作為紙質刊物的商場手冊,仍然能灌注設計力以達到交互目的,其中的用心與閃光之處,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時刻產生難以磨滅的回憶。

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日本商業,是怎麼用好一寸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