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文|泰然自若

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自勵當自律。

●自勵是以目標為牽引,開發內在動力。自勵的功效是巨大的。大凡有作為的人,都是善於自勉、自律、自勵的人。一些好人變成庸人,又由庸人變成壞人,再由壞人變成罪人,與喪失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坍塌是分不開的。自勵當自律。要先進必須不斷前進。

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在別人眼裡。

●在生活日益富裕的情況下,人們越來越看重幸福指數,許多人覺得今非昔比,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而一些人本來已經很幸福,可總喜歡與條件更好的人比,結果身在福中不知福。世上的事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羨慕別人的幸福,還不知道多少人在羨慕你的幸福。滿足現有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便會覺著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

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天下之樂無窮。

●作家蔣子龍曾經寫過一篇《單純與快樂》的文章,他覺得天下之樂無窮,許多小事就能給人以大快樂。快樂,是指感到幸福或滿足。實際上,快樂屬於一種心理感受。你的追求越單純,你就越容易滿足;你每天都很滿足,你就覺得每天都很幸福。快樂,沒有一成不變的定義,自己覺得快樂就是快樂的全部奧秘所在。

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太興奮了會把事情做壞,太擔心了也會把事情做壞。

●這是中央電視臺一名領導的感言。可以說,幹什麼事情,心理素質很重要,心態往往決定狀態。體育比賽,這方面的實例不少。心理素質好的運動員,鎮定沉著,可以使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一些有望奪冠的運動員,由於太興奮或者太擔心,結果出現了閃失。事情越重要,越需要舉重若輕,徹底放鬆,沉著應對,心態平和、正常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欣賞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把握好“度”,是一個很高的領導藝術。

●度,在哲學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凡事都有“度”,都有質的規定性和量的界限,超過了一定的“度”,往往會引起質的變化。遇到大的事情,更應當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把握好分寸,不能出現絲毫偏差。尤其是對這件事情需要把握到什麼限度、運作到什麼程度、關注那些問題,一定要心中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