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寓,沒格局比沒錢更可怕!

做公寓,沒格局比沒錢更可怕!

看一個公寓能做多大,首先看創始人,創始人的格局和眼界決定了公寓企業能走多遠。

現實中,很多公寓創始人沉迷於參加各種行業活動,絞盡腦汁跟金融公司搞好關係,糾結於公寓瑣事的處理;更有甚者,親自監工裝修,親自帶看租客,親自處理租客投訴。

因此,公寓老闆總會發出“越做越累,越做越不掙錢”的感嘆,其實深層次的問題出在創始人身上——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行業亂象叢生!

首先,我們來盤點一下公寓企業亂象。

1、戰略不清晰

長租公寓被炒起來的時候,不顧一切地扎進長租公寓行業,發現空置很高不賺錢;又有人說民宿賺錢,馬上轉做民宿,然後發現民宿空置也很高。有人說合租利潤高,就拼命的做合租,又有人說整租管理方便,馬上又轉型做整租。

最後把公司做成四不像,人員換了幾波,錢也沒有掙到。到頭來吐槽自己運氣差,行情差。這個時候,繼續做,只會賠的更多;放棄做,之前的投入全配。你能怎麼辦?你只能絕望。

2、缺乏契約精神

關於這一點,最有體會的是金融公司。造假合同刷單套現,虛報裝修費用是某些公寓的家常便飯。

其次深有體會的是供應商,談合作的時候付款方式寫的清清楚楚,一到要付款的時候一拖再拖。

因此,金融公司已經紛紛退出這個市場,導致良性運營的公寓方融資困難,而高槓杆的公寓企業受“抽貸”的影響,時刻面臨資金鍊斷掉的風險;部分供應商也因為應收賬款過多暫停供貨。

3、管理混亂

首先是內部人員管理混亂,因為缺乏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長租公寓呈現出小公寓人員流動性強,大公寓人效比低的態勢。

其次是供應鏈管理混亂,裝修延期是常態,供應商一換再換。任何產品的供應都有其基本的邏輯,備貨—發貨—配送—安裝。在拿房之初,就應該對什麼時候要訂購傢俱,什麼時候訂購家電有明確規劃,這樣才能避免臨時抱佛腳的尷尬。

做公寓,沒格局比沒錢更可怕!

創始人到底做什麼?

在創業領域有一個說法,創始人的工作就是找人,找錢,找資源。在公寓行業,創始人應該做些什麼呢?

1、定戰略

所謂定戰略不是毫無根據的拍腦門喊口號,而是要充分分析政策走向,市場趨勢,競品情況,資金實力、團隊情況等所有會影響到公司發展的因素,明確公司要在多長時間內用多少錢在哪裡做多大的規模。戰術可以不斷調整,戰略不能輕易改變。

2、會算賬

這裡主要分兩個部分。

一個是公司內部的財務模型要精細化,這是一個公寓快速而穩定發展的必備條件,雖然長租公寓是個非標且需要快速決策的行業,但是根本的盈利模型一定是固定的。

二是融資成本計算,使用外部融資,到底付出了多少成本要算清楚,要明確什麼是砍頭息,什麼是等額本息,什麼是等本等息。在實際中,筆者發現,但凡是財務背景出身的創始人,公寓運營情況都較為健康,因為賬算清楚。

3、會管人

如前文所言,監工裝修、帶看租客。處理投訴對於很多公寓老闆而言是工作常態,但是作為創始人,並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而是要找到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去做他擅長的事情。

長租公寓行業既是服務行業,又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相關人才缺乏,因此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養員工,如何讓人盡其才是公寓創始人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市場上很多公寓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開始逐步調整,同時也有很多新人帶著更先進的理念進入這個市場。洗牌過後,長租市場將在會繼續呈現出百家齊放,欣欣向榮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