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認真努力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最可怕的是很多人自以為做不好某件事的最大原因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是自己懶沒去做而已。就像很多時候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人們總是搞錯順序,並對錯誤毫不知曉,最後任由時間流逝,而一無所成。

——今天也要努力加油鴨的Anne

前兩天,和一個寫作的朋友聊天,她說起現在公號難做,爆文難出,十分垂頭喪氣。我知道她平時上班特別忙,業餘時間寫作很不容易,所以故意逗她說:“我怎麼覺得你這大半年都沒認真寫過呢。”

她突然回了一句:“被你發現了。不過聽你一說,我心裡倒是舒服多了。做不好是因為我懶,至少不是能力問題。”

我知道,她是個很快就能進入狀態的人,只不過因為生活的某個階段,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才把寫作放在了一邊。可是,她這句話,卻說的特別到位。

這些年,我認識不少號稱自己喜歡寫作的人,其中有一個小姑娘幾乎買了市面上能見到的各種寫作書,上了各種寫作課,微信里加了無數的寫作群,每天和人聊寫作,說得頭頭是道。有一次,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做自己的公眾號或者投稿,讓更多人看見你的文字呢?

她回答了三個字:沒興趣。

起初,我以為,是她對文學的欣賞和對名家的崇拜,讓她看不起我們這群快餐文化下的新媒體寫作人。可後來,我發現,她也並沒有寫她喜歡的東西。相反,她什麼也沒做。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唸叨著眾人皆醉我獨醒。彷彿一個旁觀者在看一場滑稽的表演。

從她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認真原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萬一把事情搞砸了,跟自己都沒法交代。所以,乾脆什麼也不做,想想就算了。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問題餐廳》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高曉松曾經在《奇葩說》上炮轟名校,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他那一句“清華現在的校風跟技校沒什麼區別,就是教你個技能去找個工作”,讓我突然想起一些往事。

我就讀的高中,屬於北京人常說的中不溜,沒幾個能上北大清華的,但也沒幾個考不上大學的。所以,同學們的目標特別一致,平安度過高三這一年。所謂平安,就是別把自己累死,別把父母氣死,差不多就行。

後來,校領導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非要爭什麼前三甲,於是從某個學霸省招來了一個超級學霸,腦子好用得不得了。他來的第一天,就跟我們說,自己一定要上北大。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們這些覺得自己怪不錯的傲嬌少年。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歡他,唯獨一個成績特別差的男同學,自從學霸來了之後,他就每天跟著學霸,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自習,形影不離。

學霸和學渣的組合,後者當然會被無數人鄙視。甚至有人毒舌地說,智商這種東西,不傳染。

但學渣同學就是咬牙跟著學霸非人類的時間表,然後信誓旦旦地說要和學霸一起上北大。說實話,那會兒我打從心眼裡佩服他。至少這句話, 沒有第二個人說過。

最終,學霸去了北大,學渣去了一個記不住名字的學校。大家就此分道揚鑣,漸漸淡忘這件事。直到不久前,學渣三十歲生日,他發了一條朋友圈:我這輩子最牛逼的一件事就是曾經說要上北大。

下面有很多人點zan,沒有人diss他的自不量力,更多人是在反思自己當初連想都不敢想。

俞敏洪曾經說過,當有人站在這麼一個舞臺上,很多人都會羨慕,也會想,也許我去講,會比他講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臺上的同學是面對失敗還是最後的成功,他已經站在這個舞臺上了。而你只是一個旁觀者。所以,問題不是你有沒有演講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上來。

我想,或許有些路根本不必走到終點,才知道輸贏,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會走上這條路。

努力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因為在很多人眼裡,萬一努力了也沒用,就太丟臉了。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以前,看《拖延心理學》的時候,覺得人的心理真的挺奇怪的。拖延背後竟然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害怕。

作者說了一個故事,有個建築設計師,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建築公司。他特別有創意,但就是拖著不願意把自己腦子裡的思路畫成圖紙。結果,總是錯過deadline,沒有人再願意和他一起工作。他對自己深惡痛絕,越來越討厭自己。可是越是這樣,他越是拖延。

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當我的偉大創意只在頭腦裡的時候,沒有人能看見它。

這意味著,也不會有人來評價他是個天才設計師,還是個給別人當分母的loser。你可能永遠不知道,有人竟然害怕自己贏。為什麼呢?因為贏意味著期待。

書裡還說,有一個拖延者生動地講述了這種心態:“這就像一個跳得很高的跳高運動員。你訓練了幾個月,在身體和精神上調整好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跳過橫杆並打破紀錄。然後,當你終於跳得比以前高了,別人會怎麼做?他們把橫杆升高了。”

因為害怕期待落空,所以乾脆躲避。就像因為害怕失戀,決定一輩子不談戀愛。聽起來那麼合理,想明白那麼無語。《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擺脫別人的期待。

於是,很多人,乾脆放棄對自己的期待。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破產姐妹》

你千萬別努力,萬一證明是能力問題就不好了

職場上,你一定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經常把“無所謂”、“不在意”掛在嘴邊,一有升職加薪的機會,他們第一個往後退。

我曾經遇到過這麼一個人,四十多歲,拿著死工資,揹著房貸,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日子過得緊巴巴。重點是,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所有人都奇怪為什麼升職加薪總是沒他的份兒。有一次,和他聊起職業規劃,我驚訝地發現,所有原地踏步都不是偶然。

我暗示他,老闆最近打算給幾個老員工升職,他的資歷和水平,離退休還那麼遠,不如和老闆聊聊,努把勁兒,再往上走走。

他卻風輕雲淡地跟我說:“嗨,這些啊,我都無所謂。”

如果真的無所謂,他怎麼會大晚上的跑去當專車司機。如果真的無所謂,他怎麼會無數次缺席同事的升職宴。我見過他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加班加點做成一個項目,別人豎起大拇指的時候。

他分明需要錢,也需要成就感。卻口口聲聲告訴我,他無所謂。挺諷刺的。

這些年,朋友圈裡每天都有打卡,健身、跑步、學英語。很多人看不慣,說真正的努力用不著炫耀。但說實話,我越想越敬佩。我只敢跟人說,我要學英語,不敢跟人說,我正在學英語。為什麼?

改天讓我說兩句,說不出來就太丟人了。所以,不如干脆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沒有野心的人。

可是,想想這樣也挺丟人的。

很多人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敢努力,萬一努力沒用,被人發現是能力問題就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