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產業這塊大蛋糕價值千億,關鍵是在於怎麼吃!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群眾的消費發展水平迅速提升,再次激發了人們對自然原始生活方式的嚮往,農業旅遊作為以體驗為主的旅遊模式應運而生。

農旅產業這塊大蛋糕價值千億,關鍵是在於怎麼吃!

根據國家旅遊局投資項目庫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農業旅遊類產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

主要集中在民宿、特色小鎮、農業旅遊綜合體等領域,休閒農業和農業旅遊正成為資本關注的新熱點。

然而,大部分農業旅遊的產業建設仍然停留在較為粗放的發展狀態:只是簡單的模仿、生搬硬套,缺少科學管理的意識和經驗。

那麼,農業旅遊的產業建設該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農旅混戰,實為非理性競爭

農業旅遊的建設運營需要產業的支撐,因此特色產業是農旅落地發展的必要前提,產業的良性發展構成了人口集聚的條件和基礎。


以荷蘭為例:就自然條件來說,荷蘭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但一直以來,荷蘭對外都是打出“花卉招牌”,同時採取了精品化的產業發展戰略。每年無數遊客湧入荷蘭參觀花展,創造幾十億美元的效益,花商也將荷蘭花卉奉為經典。

目前我國的農業旅遊雖然蓬勃發展,但各地對自身產業的運營挖掘多數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市場上同質化產品多、吸引力缺乏等問題出現。

農旅產業這塊大蛋糕價值千億,關鍵是在於怎麼吃!

而從市場的角度考慮,主體產業就是要打造出產品的稀缺性。在區域內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等條件,為後期農業旅遊的發展和產業鏈條的延伸打好基礎。


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

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更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區位特點、產業特色、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不斷地創新,打造獨特的農旅概念,以期形成遊客聚集,進而帶動消費聚集。

以臺灣為例:臺灣的休閒農莊特別善於發現和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與當地特色資源,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蹟史話、傳說,再通過新奇創意,包裝打造出特色品牌。

這既是解決佈局簡單雷同、項目同質同構的前提,又是降低建設運營成本、適應消費習慣的關鍵,也是提升競爭力、增強持續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融合當地經濟,深化地域發展的核心。

農旅產業這塊大蛋糕價值千億,關鍵是在於怎麼吃!

以產業為基礎,並結合有實際意義的本土歷史才能突出特色這兩個字。進而打造出可觀、可遊、可品、可住、可行、可體驗、可創收的多元化產品,實現主體產業的旅遊化鏈條延伸。


串珠成鏈,再一次升級之路

從農業旅遊融合的產業鏈條看,由於農業的季節性特點,農旅融合會出現“潮汐”現象。即短時間內遊客的過量進入,主要以觀光為主。產業鏈條短,為當地創造的價值有限。

而這一季節性的特點,容易造成農業生產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使其生產經營成本增加,不利於產業的發展。

以法國的普羅旺斯為例,這是世界有名的盛產薰衣草的地方,與此同時也是世界有名的賞花勝地。

但同樣是賞花,普羅旺斯並沒有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觀賞上,而是把薰衣草製作成香包、香袋、精油、香水等,不斷延長延伸薰衣草的產業鏈。

農旅產業這塊大蛋糕價值千億,關鍵是在於怎麼吃!

以期在產業的引領下,帶動旅遊發展之路,實現農業旅遊的優化供給,提高鏈條價值,讓農業旅遊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只有把旅遊和農業深度結合,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休閒觀光、農業體驗、農事教學、特色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從原來的單純一個或幾個產業環節向全面產業環節拓展,農業旅遊未來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