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是黃崢創辦的多個內部孵化項目之一, 2018年7月26日(美國當地時間)拼多多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IPO發行價為19美元,按此價格加上期權估算,拼多多市值約為240億美元。

創立不到三年便擁有3.4億活躍買家、GMV(網站成交金額)超過2000億元,一時風頭無兩,成為備受追捧的“電商新貴”。 可誰知上市5日,拼多多因網友大面積吐槽平臺假貨氾濫,品質低劣,隨之引起媒體與評測機構的高度關注,造成50億美金市值蒸發的悲劇……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拼多多的廉價上位之路

當今電商競爭幾乎被以淘寶為首的巨頭壟斷,拼多多能夠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從夾縫中膨脹到如今號稱3億人都在用的APP,著實不易。

唯一令人詬病的是平臺商品品質,但打開拼多多之後,答案似乎迎刃而解。九塊九一大包廁紙,十九塊九不沾鍋,二十九塊九一整箱純糧白酒。如果你捨得花三百九十九,恭喜你,50寸大彩電包郵到家……如此算來,拼多多的價格甚至不及市面價格的三分之一。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當然一切都不是偶然,拼多多正是利用買家貪便宜的心理,不斷薅羊毛,通過“幫好友砍一刀”等免費、低價的手段席捲朋友圈。低價貨註定會惹上爭議的,但同時為平臺帶來的流量也是可觀的。截止2018年3月31日,月活躍用戶1.03億人,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

“社交電商”引投資方重金入資

拼多多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在於其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拼多多的核心競爭理念也並非大眾所認為的低價商品,而是社交。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所謂的電商,可以簡單理解為將關注、分享、討論、互動等社交方式引入電商交易的形式,與傳統交易型電商先有需求再進行購物不同,社交電商是通過社交的方式主動刺激需求,從而發生購物行為。商品以社交為中心推銷出去,最終轉化為幾個人甚至幾十人的訂單量,一次拼團成功可以抵上淘寶、京東幾倍甚至幾十倍訂單!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成立短短三年,拼多多共獲得四輪融資,分別是:2016年3月,由IDG資本、光速中國投資的未透露金額的A輪融資;2016年7月,由高榕資本、新天域資本、凱輝基金等投資的1.1億美元的B輪融資;2016年9月,與拼好貨的未透露金額的戰略合併融資;2018年4月,由紅杉資本中國等投資的約30億美元C輪融資。

在許多人都認為電商的流量到了瓶頸,認為電商難做而去開闢線下店的時候,拼多多充分依託社交平臺的營銷模式,證明了電商的流量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也贏得眾多資本的青睞。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新玩法創造新市場

拼多多是中國第三大電商,更是第一個新電商。如果說上一代電商是物以類聚,消費者自己帶著購物目的去搜,拼多多則是人以群聚,通過分享拼團,互相刺激,將同氣相求的人群和量產的折扣化商品對接起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網購模式的變遷,今天很多網購不是有明確目的的“搜索購物”,搜索佔比越來越低,受社交推薦影響的場景購物、隨機購物、衝動購物、碎片化購物越來越多,拼多多適應並帶動了這種變遷。

假貨or淘寶2.0—拼多多的雙面人生

關於拼多多今後的發展,中鄴暫時不做評判,但對比淘寶當年同樣依靠低質低價打開市場,到現在開闢的淘寶心選、天貓國際、新勢力周等板塊提升品質措施,逐步改善平臺品質並建立新的品牌認知,擺脫最初低價低質標籤一躍成為電商巨頭。

而目前的拼多多同樣處於改善品牌認知階段,因為市場反饋機制表明,低價雖然擊中了用戶痛點,但“低質”也能毀掉平臺未來的增長空間。面對目前的狀況,拼多多對旗下仿冒商品進行排查並下架;針對商品品質,要求商家嚴守7天退換貨政策;對於侵犯版權的行為,將檢討和追蹤有關商戶的資格狀況等相關措施,並且將絕大部分廣告投入鋪設於一二線城市,以達到提升平臺商品品質及重塑品牌認知的目的。

對比兩者發展路徑,誰又能保證今天的拼多多不會成為下一個淘寶呢?中鄴堅信,在未來拼多多與阿里、京東的正面交鋒將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