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1.5萬億大力支持建設的竟然是……

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期間,林念修副主任與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用生共同簽署了《關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

“十三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將安排不低於1.5萬億元融資總量,重點支持實施《“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1項重大工程和創新平臺建設。

國家1.5萬億大力支持建設的竟然是……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上述1.5萬億元融資應主要使用到如下幾個重點領域:

1、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創新。

2、鼓勵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形成新的生產和流通交換模式。

3、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分享經濟發展,建立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監管方式,促進交通、旅遊、養老、人力資源、日用品消費等領域共享平臺企業規範發展,營造分享經濟文化氛圍。

“互聯網+產業”提升效能

因為互聯網的興起與升級,在網上花幾百萬元買某件商品已經不是稀奇事。去年某線上採購平臺最大的一筆在線訂單是1.06億元,而且一天就完成了,因為數字化的自動分單、拆單,讓不同的供應商向採購商提供報價,在線就能完成採購流程。

國家1.5萬億大力支持建設的竟然是……

1.06億元的龐大訂單一天完成,這正是產業互聯網效能的體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向高質量轉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動力引擎。製造業數字化水平由2015年的14.2%增長到2017年的17.2%。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3.3%。數字化應用在製造業領域,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互聯網+催生的新興經濟模式

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分享經濟成為了我國新興經濟領域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分享經濟的本質是以租代買,讓支配權與使用權相分離,資源可以在脫離支配權人的基礎上,讓他人以租賃的形式使用——等於一份資源,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資本拷貝’,用網絡匹配了更多的需求、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種非排他性的對資源的利用,就是互聯網時代裡,產權變革的根本所在。

國家1.5萬億大力支持建設的竟然是……

這種分享資源的做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交通出行、短租住宿、餐飲外賣、快遞物流……在這些需要佔用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的傳統經濟領域,分享經濟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

分享經濟讓資本迎來春天

在複雜多變的市場需求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驅動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I)等數字經濟應用不斷深化,引領分享經濟創新發展。目前全球分享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這是對當前經濟形勢下分享經濟發展勢頭的精準描述,也凸顯了分享經濟在拉動社會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獨特優勢。

國家1.5萬億大力支持建設的竟然是……

而這樣一場“產權革命”,將會持續三四十年、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化解過剩產能,帶動大量就業方面,顯示出巨大發展活力與潛力,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