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近日,隨著棚戶區改革帶來房地產庫存大大降低,貨幣安置化政策逐步退出,在此背景下,地產股連續大幅下跌。其實從年初開始,地產股一直維持著低迷的走勢,

截至今日,地產股的市值已經蒸發超萬億元。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在過去三十年,房地產秉承“拿地就是拿錢”的狼性準則,開始了大範圍的圈地活動,當時中國處於城鎮化改革初期,國家對於房產行業基本處於放養狀態。近幾年暴漲的房價,政府為了防止房價泡沫,開始頒佈限購、限售等各項調控政策,這一舉措讓過去單純拿地、賣地的開發商陷入了困境。

上市房企無法言說的殤

除了國家調控的外患,房產開發的週期過長、拿地開發建設成本高昂導致企業高額負債。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達到79.1%,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在這136家上市房企中,負債超過百億元的房企總計為67家,佔比49%;負債超過300億元的房企有37家,佔比為27%,其中,萬科、綠地控股、保利地產位列前三,分別為9786.7億元、7550.8億元、5382.1億元,負債均超過5000億元。

企業內部負債率接連創新高、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外部面臨著國家日益收緊的調控政策,同時面臨著拿地成本攀升、資金投入加大的困境。對於陷入重重危機的房地產企業來說,如何對地產產品進行升級與賦值?如何增加地產產品的市場附加值?才是當前需要破局的首要問題。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文旅地產是傳統地產轉型的必然結果

中國正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即所謂的新常態,在這一階段部分行業、產業都將隨著制度的變革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生產要素的升級,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那在這樣的過渡期,哪些行業將得到超常態發展呢?

歷史上聞名的日本20年,這一時期日本傳統產業大量遷移至發展中國家,逐漸出現製造業經濟的空心化,但是日本的GDP沒有大幅度的退步,這一切得益於日本高端服務業快速迅猛發展。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而回到現在的中國,在新常態和日本發展過程的啟發下,真正超常態發展的必定包含消費升級帶動的文旅產業。具有龐大潛力的文旅產業是地產行業融合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新模式,不得不說,文旅地產的出現實質是資本尋找新的盈利模式與空間的必然結果。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傳統地產的加分升值之道

達成意向合作模式之後,不同的房企藉助文旅特色走上了不同的升值加分道路。第一類是品牌升級需求。多為大中型房地產企業,這類企業有經驗、有視野、房地產開發經驗豐富,易於接受新生產品並勇於嘗試。開發文旅項目在於探索易於複製的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品牌生命力,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如萬達、恆大、海昌、碧桂園、綠城、等企業。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另一類是跨界整合需求。多為上市、國營等企業,這類企業原有主業與旅遊地產相關性不高,跨界進入文旅產業在於尋找新的增長點,擺脫現有經營困局,或者尋求新的產業延伸,實現企業轉型、品牌創新,進而資產持續增值。如華誼兄弟、復星集團、福星科技等。

中鄴觀點:房企扎堆 文旅地產裂變效應

文旅特色除了有利於企業轉型和跨界帶來的品牌增值,更多的是對整個國家經濟結構、發展的推動作用。

低於10%盈利的文旅地產,萬科融創為何扎堆進入

其一是對傳統產業結構轉型的推動作用。文旅產業的發展可以調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關係,同時還可以在傳統服務產業中派生出新的門類,並有利於傳統服務產業的升級。其二是對城市消費市場有很強的拉動能力,形成持續不斷的消費熱點,同時對促進就業也有積極作用。

其三是對相關產業資源整合利用、效益增值有促進作用。比如書店和咖啡館結合而成的書吧,不僅可以整合書店和咖啡店的原有市場,也將帶動兩者的結合派生新的消費模式。文旅產業的良好基礎,同時借力上市房企的資金實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產舞臺上將產生更多令你我驚喜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