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連續兩年,新垣結衣佔據“女性最想擁有顏”榜第一。連續兩年,新垣結衣獲得“20代(日語中指20歲-29歲人群)男女選出的理想戀人”榜頭名。因為如此強悍的“國民女優”勢頭,新垣主演的《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註定是剛剛落幕的秋季檔最受矚目的一部日劇,但最終,這部劇卻沒有迎來想象中的高人氣。


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這幾乎是從一開始就註定的。

雖然出自同一腳本家之手,野木亞紀子卻沒有想要將《野獸》打造成又一個《逃避可恥卻有用》。回味一下《野獸》打出的宣傳語:“不是愛情的愛情故事”。在一檔綜藝裡,主持人中居正廣對此驚愕不已:“如果沒有愛情,那算什麼呢?”新垣給出的回應是:“《野獸》要描寫的是特別真實的人際關係。”

因為真實,《野獸》比《逃恥》結實得多。也因為真實,《野獸》必然要失去流量。如果從一開始,就得知《野獸》是一部類似坂元裕二風格、避開強烈衝突的生活流作品,相信會緩釋大部分人的不適與反感。


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都知道新垣的標誌性微笑,被命名為“Gakki Smile”,幾乎成為治癒的同義詞。但到了《野獸》,這個人設卻被有意打破——松田龍平飾演的恆星,一上來就說,新垣飾演的深海晶有著一種令人噁心的假笑。

與恆星相反,大多數人眼裡的晶,永遠笑臉相迎,永遠元氣滿滿。面帶微笑,晶操持著超負荷的工作在運轉著;面帶微笑,和與前女友同居了四年的男友京谷相安無事地相處著。但這並不是晶想要的人生。

第一集,晶就向打扮張揚的橘吳羽表露出巨大的歆羨,但因為男友的反感,晶很快打住了話題。第一集結尾,晶鼓足勇氣又虛張聲勢地向老闆提出正當抗議,但很快又被打回了原形。

改變遠沒有想象中來得容易,這是《野獸》在反覆申說的。每天醒來,究竟是要延續昨天的軌跡,還是開闢嶄新的航向——後者是絕大部分人所希望的,但前者卻是更多人所踐行的。《野獸》沒有輕易給出這種希望,而是細細摹寫著最殘酷的現實:我們看著晶不斷在改變與不變中來回動搖,但某種微小的成長卻在不經意間發生。


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晶的這種踟躕不前,是因為她的身後拖拽著沉重的前史。一個充滿暴力的父親,一個沉溺傳銷、花光了女兒積蓄的母親,這讓晶一直活得小心翼翼。這也是晶始終沒有和男友分手的原因。晶說,這是第一次嚐到被人愛的滋味。

因為害怕失去得來不易的幸福,晶開始慢慢變得不敢說出真心話。而看似與晶相反的恆星,表面毒舌、總是說著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其實也一樣將最重要的話憋在心裡。正是這樣的潛在相似性,將兩個酒友慢慢拉近,成為最能坦陳內心的朋友。

這就是新垣口中的“真實的人際關係”,沒有那麼容易墜入愛情,只是兩個滿身傷痕、卻裝作沒事的大人,彼此鼓勵,慢慢找到自我。什麼叫“沒有成為野獸的我們”,就是不敢面對自我、沒有成為自己的我們啊。

最耐人尋味的一段關係,是晶與朱裡,後者正是與京谷同居了四年的前女友。照通常的想象,晶與朱裡是最水火不容的一對,但《野獸》中的她們,卻成了最同病相憐的一對。晶其實一直知道,京谷真正喜歡的,並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一個永遠保持著親切與溫柔的、戴著假面的自己。

晶慢慢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京谷出於對陰暗又不溫柔的朱裡的厭惡而找到的替代品。朱裡說,從前自己工作順利的時候,也像晶一樣充滿活力,而晶也說,自己和朱裡是一樣無家可歸的人。


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這正是《野獸》所抵達的深度,繞開了輕巧的情敵關係,而是深掘“成為自己”這個命題所能展開的層次性。

而與無法成為野獸的晶、恆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隨性自由的橘吳羽,是永遠掌握不了分寸感的拉麵小哥。最後一集,出於挽回丈夫公司聲譽的目的,從不妥協的橘第一次試著向硬邦邦的社會規則低頭,但她最終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成為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這正是晶嚮往成為的野獸。

但到底要怎麼成為野獸呢?橘說,當自己真正找到幸福的時候,耳邊會響起命運般的鐘聲。第一集尾聲,晶與恆星就跑去教堂聽鐘聲,結果是失敗而歸。橘所謂的鐘聲,當然是一個比喻,但為什麼晶與恆星真的會傻愣愣地以為是真實的鐘聲呢?因為他們太想突破封閉的自我了,才會傻到奮不顧身地將鐘聲當作近在眼前的救命稻草。


聽說“男女通吃”的新垣結衣也想變成野獸……


最後一集,兩個人又一次跑去教堂。這是全劇最高潮的一刻,我們分明看到鍾錘擺盪,但此時的鐘聲卻被有意抹除。是啊,真正敢於直面自我的晶與恆星,有沒有聽到鐘聲又有什麼關係呢?

而這個結尾的另一番有趣在於,晶與恆星終於在最後才牽手,預示著一段戀情的真正開始。對一部放置了新垣與龍平CP的作品來說,戀情是不是來得太晚了一點?

啤酒,是《野獸》最重要的意象,它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劇真正要傳達的意思:人生很多時候是苦澀的,但也會有變得醇厚的時候,就是變成野獸的時候。戀愛當然也是,是在成為野獸之後才有信心開啟的事情。

回頭看《野獸》的低人氣,其實也是再正常不過的:這是一部充滿著刺痛感的作品,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