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為什麼降稅喊那麼久,最終只返還失業金

匪夷所思,為什麼降稅喊那麼久,最終只返還失業金

98年朱鎔基當選總理後在第一次記者見面會上提到各級政府的亂收費時,說百姓“不堪重負,民怨沸騰”。按當時的統計,98年年底,全國性及中央部門行政事業收費有300多項,地方的更多,最多的省份有470多項,最少的省份也有50多項。

於是新任總理下定決心要從公路稅費上切下改革第一刀。國務院原本計劃在第二年1月1日就實現養路費在內的費改稅,結果,第二年沒推出,第三年沒推出,熬到以鐵腕著稱的總理卸任,這事兒都連個影子還沒有。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一位負責人當時曾經解釋過這項改革難產的原因:公路交通收費,過去主要歸地方政府,費改成稅,中央地方如何分配?以前收繳部門是交通部,改成稅之後,收繳部門變成稅務部門,部門之間的利益怎麼協調?稅是可以流動的,各地差距那麼大收上來之後,各地之間如何再分配又是新問題。

早在98年10月,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審議提交了的涉及燃油稅改革反感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並且由財政部長項懷誠親自說明其中的修正事項,但常委會分組審議了一下午,覺得問題太多,不適合提交表決。第二年4月,會議在表決這個草案的時候,果然以一票之差沒有通過,成為中國人大立法歷史上的一個奇觀。

當時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社長姜恩柱,後來見到財政部長項懷誠連連抱拳道歉,老弟,真對不起了,平時我也不請假,正好那天就請假了,我要在,肯定會投你的贊成票。

但這哪裡是一張贊成票的問題。涉及這次費改稅的草案,後來經歷三次審議才最終通過。而這距離燃油稅費改革的真正實現仍然還有將近10年。

歷來像這樣涉及“減收”的改革,都容易難產。

這次大動干戈提出減費降稅,不少機構和個人都期望很高,從提高個稅,到降低增值稅稅率,降低社保負擔,提了不少建議,但細算起來,每一個都是難啃的骨頭。

吵的最兇的個稅改革,幾次提高起徵點似乎都沒有符合民意,但全國平均工資達到徵稅標準的,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幾個城市,其他26個省級行政區的平均工資都在5000元以下。這麼一箇中央地方四六分成的稅種,起徵點每提高一個等級,就得多幾個省份不願意。

增值稅更麻煩,這個稅種是我們現在的第一大稅,佔了全部稅收收入的39%,是真正的牽一髮動全身。目前三檔稅率16%、10%和6%,最想要降低稅率的製造業多數在16%這一檔。

天風證券不久前做過一個測算,16%這檔稅率對應行業貢獻增值稅的比例大概是54%,貢獻超過了其他兩個檔的總和,而以今年增值稅增長的速度,可以估算出明年國內增值稅大概再6.6萬億,而16%這一檔每下調1個百分點,將減稅2230億。

之前增值稅率從17%降到16%,好多人說力度太小,感覺不到,但真的調低稅率3個點以上,財政收入的壓力馬上就出來了。

財政部和稅務部門也是有任務的啊,總不能慷自己的慨,成全別人。

還有一直呼籲降低社保負擔。五險一金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是企業負擔比例最高的三項,繳費比例分別20%、10%和7%,想要給企業減費降稅減降的“有獲得感”,最好是減這三項。

但這三項全都是區域收支不平衡,養老和醫療,不大發地區負擔重,像東北的那老工業城市,在養老金繳費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6個點的情況下,還收不抵支,嚴重依賴中央補貼,再降低,這些城市怎麼辦?住房公積金賬戶,又是富裕城市池子見底,所以這三項哪個都不好動。

所以,這次減費降稅喊了那麼久,最終只好先拿出一個“失業保險返還“的方案出來。本質上也還是失業保險這塊,目前為止利益糾葛比較少。

跟養老保險越來越捉襟見肘不一樣,大概從十幾年前開始,失業保險基金就常年是收大於支,所以賬面上滾動留存的錢越來越多,用2013年人社部專家諮詢委員會一個專家的話說,就是“結餘最高的省份停止收取失業金,失業保險基金也能用30年”。


匪夷所思,為什麼降稅喊那麼久,最終只返還失業金

今年年中發改委新聞發言人也透露,截止5月底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已經超過5600億元,現在停止徵收,結餘額夠發7年。去槓桿、經濟轉型、GDP下降,好像都沒能讓這筆錢花出去。所以光從失業保險基金的結餘增長看,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總結的:“今年上半年,我國就業形勢穩中向好”一點錯都沒有。

為什麼錢花不出去,其實原因挺簡單。除了失業人口的統計和定義上有紕漏,領取保險金的流程繁瑣,從一開始就阻斷了花錢的可能性。

按照《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必須是所在單位和個人已經按照規定繳費滿一年的人。而從常識來說,剛剛入城務工的非城鎮人口,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其他工作不穩定,不能正常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的人群,反而是失業率相對較高的,所以光是這一條,就把最需要的一批人擋在了外面。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繳納失業保險的人口大概在2億人左右,但人社部同時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城鎮就業人口達到4.25億,這意味著,有一半人從一開始就失去了領失業保險的資格。

這是“想領沒資格領的”,還有一部分是“有資格領也不領的”。去年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口大概是970萬人,這970萬失業人口中,最終領取失業金的人數只有220萬,不到總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

有資格領取也不領,除了按目前失業金的標準,領到手的基本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的生活問題,還有領取流程繁瑣,比如必須把“被辭退”登記在冊,要接受職業培訓,有戶籍限制等原因。

而對一線城市來說,目前最大的政策障礙還有,領取失業保險期間就不能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這對日常生活處處都要跟“繳納社保滿年限”的北上廣深來說,領那點失業金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超預期減稅”的說法已經講了半年還是像“狼來了”一樣,唯獨這個無關痛癢的失業保險被丟了出來,有條件返還一半給不裁員的企業,聊勝於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