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保險不是傳銷,就是騙子!

郎鹹平:保險不是傳銷,就是騙子!

郎鹹平說話歷來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眾所周知。郎鹹平關注民生,因為被人稱為平民經濟學家。保險自然也是郎鹹平這位平民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郎鹹平認為保險存在三個亂象:壽險越來越像搞傳銷,財險就靠廣告忽悠人,保險竟靠投機性的方式來賺錢。這次,郎鹹平又把他對經濟視角獨特觀點對準了保險業,向其開炮:保險業不是在搞傳銷,就是在忽悠別人!

郎鹹平:保險不是傳銷,就是騙子!

“國保監會不久前透露,在2012年度檢查中,有19家保險公司基層存在違法違規問題,集中表現為通過虛構中介業務、虛增或虛掛銷售人員、虛列中介業務費用等手段非法套取資金等。有關保監局依法對上述機構合計罰款671萬元、警告2家次、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5家,涉及業務4項、銷售渠道1個;依法警告90名責任人,罰款86人計156萬元。根據媒體的報道,金華的一位女士因為沒有買保險,甚至收到了雷人短信:“讓雷劈死你 我給你送花圈。”據報道,金華市目前的保險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但這批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素質參差不齊,難怪保監會提出保險經紀人要有大專文憑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Email、手機短信等等,接收到各種各樣推銷保險的廣告。給我的感覺是什麼人都能賣保險,什麼人都敢賣保險,什麼人都在賣保險。

我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個亂象值得我們關切。第一壽險,越做越像傳銷;第二財產險,基本上是靠廣告來推,靠廣告來做大忽悠;第三我們的保險不是靠保險賺錢,而是通過其他投機性的方式來賺錢。在我國,保險只是一個手段,做保險的人根本不是用心來開發保險業務,推出真正可信賴的保險產品,而只是靠投機賺錢。

這三大亂象除了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檢討以外,還應該進行深刻地改進。

什麼是好的人壽保險

什麼叫作好的人壽保險,或者是健康保險?我們以德國為例。德國有全民醫保,它覆蓋了感冒發燒以及其他的小病。對於保險來說,小病是最麻煩的事,而絕大多數人得的病都是些小病,對於這些小病德國政府通過全民醫保把它覆蓋了。因此,在德國,老百姓只需要購買保險去覆蓋他的大病,但是大病,比如說像車禍或者是癌症等等,這不是常發生的事,這個發生的幾率非常的小。德國老百姓去保險公司買保險,保險公司的賠付機會小,賠付機會小的話它保費自然低呀,保費低了之後有更多人願意來投保。因為基數加大了,所以保費就更低,更低的結果呢就吸引更多的人來買保險,這樣基數又變得更大。這樣一來,在德國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很多的民營保險公司應運而生,他們專門對所謂大病、大災難進行投保。形成良性循環之後保費非常低,全民都得到了保險的覆蓋,而一般的小病又有政府的全民醫保來覆蓋。

那麼我們的保險公司有沒有幫政府解憂?有沒有盡到這份責任?目前政府推動的全民醫保,對比歐美及各新興國家來看的話,方向是沒有錯的。問題是我們的保險公司能不能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保險公司都掛鉤?我們的保險公司這麼多年來到底推出了多少好的產品?

壽險為何越做越像傳銷

我們的保險公司在壽險方面目前所盡的心力是不夠的,所做的研究也是不夠的。通常就是把事情做某種承包,找了各種代理,然後幫它賣保險。代理本身就是形成一個“獨立王國”,甚至是世襲的“獨立王國”,也可以說是一個家族企業。這個家族企業在頭上控制著管理層,下面找了一大堆的業務員出去拉保險。這些業務員所拉的保險就是這個家族企業的收入,然後按照自己所規定的所謂分紅體系或者是獎勵機制的再分給下面的業務員。因此每一個保險公司的代理,保險業務的代理就是一個小的家族企業,甚至於說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增加更多的人手賣保險,你賣保險賣得越多,你的收入就越大。所以對於客戶的保護、客戶的財務規劃、客戶的理賠問題他的興趣是不大的。

傳銷是上家找下家,下家再找下家,下家再找下家,就是形成一條傳銷鏈。在一家中資保險公司內部培訓課程當中,我們找到以下這個數據:如果你找到一個業務員,他每個月的佣金是800元的話,他上面一層的主管可以拿到2045元。但如果你找到一個績優的業務員,舉例,如果他每個月的佣金是4000元的話,他的上層主管可以拿到5340元,更上層的經理可以拿到16860元。各位看到沒有,這就是傳銷式的經營手法。

有意思的是,在保險公司做內部培訓時找兩個人,其中一個是三年下來沒有找到下家,所以他3年的收入不到6000元;另外一個人他找到11個下家,所以他1年收入16萬元。這是不是一個標準的傳銷?

這些所謂的保險代理,類似是一個獨立的家族企業、小王國,它的佣金是多少錢?我就以其中一家保險公司為例分析一下,2011年當年新增客戶的投保金額高達458億元,佣金是113億元。2011年除了新增保險之外,還有過去已經買過保險的,加在一起一年是1600億元。1600億元的保費收入,而壽險賠付以及傷亡疾病等賠付,只賠付了77億元。這個賠付額還不及當年賣出458億元保險所付的佣金113億元。我們可以想象佣金的數額有多大。而保費收入當中的佣金直接就回到了所謂代理人的家族企業、小王國去了,這些小王國的家族企業拿到這些錢之後,按照自己規定的一種所謂激勵方式再分給下面不同的業務員,而這個分配方式就是傳銷式的一個分配方式。

保險公司還有一個險種叫萬能險,這個名字我相信每個保險公司都有。萬能險它可能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的,名字聽起來很好聽。比如說你生病了也可以得到理賠,你出車禍也可以得到理賠,好像什麼都可以得到理賠。會有這麼好的事嗎?

最近我們對某一兩家保險公司做調研之後發現,如果你得了心臟病,還需要購買一個所謂的大病附加險你才能夠得到理賠。如果每天住院的錢是200元,最後真的得了大病的話賠付10萬元。那麼這個錢賠得夠不夠?以全民醫保為例,全民醫保也有一個所謂的大病附加險,它賠付20萬元,是這些保險公司的兩倍,而且保費呢低得很多。全民醫保本身的大病附加險的保費都比市面上的保險公司的保費低得多,而且賠付也高得多。如果你向一般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的話你還得自己先付費,全民醫保呢它直接在住院部就已經給你先結掉了,這就是差別。

這就是我們的壽險,一種傳銷式的壽險,保費這麼貴,理賠金額卻這麼少。德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只保小病,大病通過保險公司來做,保費非常低,賠付金額非常大,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保險業務。而在我們中國剛巧相反,從政府所推行的全民醫保來看,沒有起到一個相輔相成的輔助作用,反而給我們投保者增加了更多的負擔。

交強險靠忽悠

根據保監會的數據,2011年我們交強險的損失是112億元,各媒體就把這個保監會的數據發佈出來,似乎在造成一種輿論,也就是說保險公司賠慘了,交通交強險是不盈利的。

但是我們的研究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對於結果我相信你會嚇一跳。

我們看一下在交強險這一塊保險公司到底是不是在虧損!以某保險公司為例,2011年交強險的保費收入是650億元,那麼其他非交強險的財產類收入呢只有130億元,也就是說交強險佔了絕大多數。而相對於650億元的保費收入中,賠付額則是320億元,毛利潤是多少?330億元。也就是說它的毛利率高達110%。再看一個全國的數據,交強險的賠付是57%,那麼其他費用加在一起,從過去42%跌到今天37%,兩者加在一起呢,所謂綜合成本大概就是從99%跌到93%,你還是賺錢的。當然如果是93%的話,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淨利潤是7%。也就是說不管是從毛利率110%來看,還是從淨利率7%來看,你保險公司都是不賠錢的。

所以說數據本身就有問題。而且老百姓買了車子,是先要交保險費而不是後交,所以一到年初老百姓的保險費交了之後,保險公司就可以拿這個錢去運作。我以某保險公司為例,去年投資就獲得了33億元的投資回報,等於4.6%的利潤就出來了,這個利潤又是歸保險公司的。也就是說在公司盈運狀態之下,它運用你的資金投資股票市場又賺了4.6%,這筆錢都還沒有算進去。因此它們不斷賺錢,賺了錢之後投資還有收益,這一點我們的有關部門都沒有考慮進去,竟然順應著保險公司的要求,得出一個保險公司虧錢的結論,並醞釀加價。醞釀加價的結果當然是又便宜了保險公司,這些所謂的家族企業王國能夠賺更多的錢,而最後損失的是誰?是所有的投保人。

保險公司到底如何盈利

保險本身就應該創造利潤,這才叫一個正常的行業,但我們不是。某保險公司2011年壽險的保費是1240億元,賠付以及賠付責任金大概是1030億元,這樣看它的盈利狀況應該是非常差的。但是要曉得,這不一定是真的賠錢,比如說責任理賠不一定有理賠,而且可能理賠是在很多年之後才會發生的。像人老了以後得了病,那是以後發生的。但是保險公司手中已經持有上萬億元的資產,這個資金給他們做什麼用?我們發現保險公司成立了很多其他公司,包括什麼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等等,保險公司靠非保險業務來賺錢,這就是我們的保險公司。我們的保險公司沒有花大力氣、大精力去聘用一些真正具有專才的保險人才,替客戶創造出一個新型的保險種類,能夠讓我們每個人的保費降低、能夠得到更多的保障,反而是透過一種所謂其他非保險類的方式來賺錢。

分析了保險業務之後我們感覺非常鬱悶,我們投保人到底有沒有真正得到過保障?因此當你每天接到電話、接到短信、看到電郵都是在賣保險的,最後你發現有三大問題出來了什麼人都能賣保險,什麼人都敢賣保險,什麼人都在賣保險。

這就是我們所謂保險業務的三大怪,我希望有關方面能根據我提到的這些真正地提出一些好的方案,能夠讓我們的保險業步入正軌,讓老百姓能夠從保險當中找到新的覆蓋人數的、全面的保險功能。美國人為什麼喜歡買保險,因為它真正起到了保險的功能,讓投保人不再有生老病死的後顧之憂。我希望我們能夠像美國一樣,把保險管理成一種非常高尚的行業。我們有必要對我們的保險行業做一個深刻的檢討,思考如何進行下一個階段整頓、下一個階段治理,這是當務之急,是重中之重!“


郎鹹平:保險不是傳銷,就是騙子!

小編認為,保險騙人歸根到底還是人騙人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保險是騙人的“原因在於:在中國,保險人員多數避重就輕,過多的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屬性,而常常少談,甚至不談保險的基礎屬性——保障屬性。

現實的表現情況就是,保險人員在銷售的時候,主要推薦“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這類帶有濃重理財屬性的保險品種,甚至為了獲得更多的提層收入,以高收益高分紅來引誘消費者購買。而很少推薦“意外險,定期壽險”這類強調保障型的險種。

說白了,一切為了錢,完全不顧消費者的利益。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分紅式保險和萬能險這類理財型保險,所能夠保證的收益大多1%,最多2%,投連險,更是不保證收益,也不保證本金安全。

那麼,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某一天,消費者發現自己買的保險並沒有帶來高收益、高分紅,中途退保還要收取高額的違約金,跟保險人員理論,又沒有證據,對方空口白牙說的話,沒有寫進合同,也沒有錄音,一下子產生的巨大的心理落差,試問,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是不是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總之,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別讓忽悠,矇蔽了我們的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