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變局|拼多多黃崢和趣頭條譚思亮的“奇襲”

2018大變局|拼多多黃崢和趣頭條譚思亮的“奇襲”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和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都是世人眼中的“精英”,但他們的公司卻在低線城市迅速收割用戶,在2018年成功“奇襲”。他們也都遭到了外界諸多質疑,分別被詬病“售假”、“低俗”。他們共同的挑戰是,成功如何延續?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2018年,增長焦慮情緒籠罩互聯網界,BAT這樣的巨無霸同樣不能倖免。拼多多、趣頭條這兩匹突然殺出的“黑馬”卻成為一道風景。當然,一定程度上講,他們的快速崛起也是巨頭們焦慮的一個來源。

7月26日,3歲的拼多多在上海和紐約兩地敲鐘,登陸納斯達克。掛牌後的首個交易日,拼多多股價很快上漲40%,最終以26.7美元/ADS收盤,漲幅40.53%。盤後拼多多繼續上漲,以351億美元的市值結束首個交易日,彼時相當於2/3個京東。截至12月20日,拼多多市值247億美金,京東市值約291億美金,差距越來越小。

9月14日,趣頭條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移動內容聚合第一股,IPO估值21億美金。掛牌後的首個交易日裡,趣頭條股價暴漲128%,盤中五次暫停交易,創下今年美國IPO規模超過500萬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漲幅,之後幾天連續暴漲後又大跌,被稱為“妖股”。

有人說,這兩家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且上市,更多還是因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和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賭對了一件事:“中國沒有一個所謂‘全民的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是人為割裂的。它既存在於精英的Thinkpad筆記本上,也存在於草根的MTK山寨機中。我們的精英也許和美國同步,草根卻與越南同步。”

雖然接受的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也成功躋身精英階層,但黃崢和譚思亮卻將目標投向了低線城市人群。他們深諳人性弱點,通過紅包、返利等方式順利收割流量、開拓市場,最終在一片質疑甚至謾罵聲中將公司送到華爾街,完成一場“奇襲”,個人身價也隨之暴漲。

即便拼多多目前仍然深陷“山寨產品”的漩渦,趣頭條也被指內容低俗,但這不影響兩家企業業績的飛速成長。

不可否認,“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再一次在實踐中經受住了考驗,佐證了今天依然是“得草根者得天下”。

黃崢崛起於“五環外”

從成立到上市,拼多多用時僅三年,一度被譽為中國最快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也正是由於其發展速度太快,上市時鮮被一、二線城市人群知曉,拼多多這家公司和創始人黃崢也被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從後來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出,黃崢為人低調,但其人生可以用“開掛”來形容:名校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常春藤盟校繼續攻讀碩士。

畢業之後就在谷歌工作,三年後僅憑手中持有的谷歌期權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從此油米不愁。但他卻選擇放棄硅谷的工作,回國創業,先後做過手機電商、遊戲公司、水果生鮮電商“拼好貨”,最終在2015年9月成立了拼多多。在黃崢的朋友圈,不乏段永平、丁磊、孫彤宇等商業大佬,他更是在26歲時就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有過當面交流。

這樣一位精英教育下履歷十分漂亮的人,卻選擇另闢蹊徑,做著草根階層的生意,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收割流量,實現造富神話。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電商江湖都是阿里和京東兩家獨大。當一、二線城市“貓狗大戰”激烈進行的時候,黃崢帶著拼多多開始了三、四、五線城市的流量收割,並在阿里、京東當時尚未發力的生鮮領域撕開了一條口子,強勢進入。

有人在分析拼多多的時候提到,它的成功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第三波人口紅利帶來的“下沉人群”。對此,黃崢在今年4月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只有北京五環內的人才會說我們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第三波人口紅利帶來的下沉人群,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他說。

在向下沉市場進軍時,拼多多主要通過低價商品和優惠活動,同時依託社交拼團的強大裂變效應,來將廣大低線城市人群收入囊中。

不過,黃崢認為,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佔便宜的心理,“除了滿足人們的基礎物質需求,我們還做了大量產品設計、運營來滿足人們不同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比如衝動消費、理性消費、發洩性消費。”

在這個思路和營銷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拼多多成功打開了市場。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上)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包括開放平臺式與自營銷售式,不含品牌電商),天貓依然穩居首位,市場份額佔比達55%,同比增長5%;京東緊隨其後,佔據25.2%的市場份額,同比上漲0.8%;而作為“電商黑馬”的拼多多則搶佔了5.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將蘇寧、唯品會等一眾老牌電商品牌甩在身後。


2018大變局|拼多多黃崢和趣頭條譚思亮的“奇襲”

2018上半年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圖片來源: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就在拼多多跑馬圈地、奔跑上市的同時,關於拼多多的質疑也不絕於耳。

外界質疑最多的就是拼多多的產品質量問題。為了賣出產品,拼多多采取低價銷售策略,常以“9.9秒殺”這樣的低價拼團模式捧出了多個爆款。伴隨而生的是,平臺上山寨貨充斥其中,物流異常等問題頻現,拼多多甚至因此被冠上了“坑多多”的名號。

今年6月,黃崢在上市前夕的媒體溝通會上也承認對平臺監管不力:“我承認拼多多現在對整個商品的管控、服務的品質都很初級。”同時,他強調,“任何違法違規的商品,平臺應該堅決清除掉,不光是商品,其實也包括售賣非法商品的商戶。”

因此,拼多多采取了嚴厲打壓的策略應對商品質量問題。按照官方協議,在拼多多平臺上,消費者賠付金制度包括假一賠十、劣一賠三、延遲發貨3元/單、虛假髮貨5元-40元/單;其中,“假一賠十、劣一賠三”是針對整個批次進行賠付。

但在顧客和商家看來,拼多多短時間內還很難摘掉“坑多多”的帽子。同時,在嚴厲打假之下,許多商家都有些不堪重負。有商家認為,拼多多的條例過於嚴苛,處罰頻率高。有時一批貨已經發出才得到通知,導致損失嚴重。由此引發了部分商家維權,甚至尾隨、威脅拼多多員工事件,拼多多多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事實上,在上市前這類問題已經存在,只是上市後質疑聲音更大、影響也更大。這一系列事件也讓黃崢重新反思。他曾向媒體表示,沒有想到,小規模的事件會被輿論放大到這個程度,“很多跡象表明背後是有人推動的,但我們企業的文化是本分,本分是要先問自己有沒有問題。”

在黃崢看來,拼多多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公司已經到了一個較大的體量,但在公共溝通方面還像是鴕鳥,他稱“這是一個不成熟的表現”。今天的黃崢正在學著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公眾輿論。

雖然質疑仍未停歇,但不可否認,2018年對於拼多多和黃崢而言是一個“豐收年”。先是在2018年4月被爆獲得了30億美元融資;之後在7月順利IPO,這也被認為是最好的造富工具。

今年10月25日,在福布斯發佈的“2018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富豪因股價下地等因素財富縮水,而黃崢卻成為今年富豪榜上最大的黑馬,他憑藉776.3億元的身家,排名12。

譚思亮從“非主流”彎道超車

提及拼多多在2018年快速成長的造富神話,不免讓人想起另一匹“年度黑馬”——趣頭條。由於兩家公司具有相似的發展思路和創始人經歷,趣頭條甚至被稱作是“資訊界拼多多”。

就資本造富速度而言,趣頭條相較於拼多多可謂是有過之無不及。從成立到上市,趣頭條歷時兩年零三個月,比拼多多還短了7個月,創下了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企業成功上市的最快紀錄。

一時間,“獨角獸”、“最快IPO”、“市值翻倍”等標籤接踵而至,趣頭條成功吸引了大批關注。譚思亮作為公司創始人,突然成為外界關注的對象。

與黃崢類似,譚思亮也被定義為典型的“互聯網精英”: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繼續讀研,此後在雅虎、51.com、若鄰網從事技術管理和高級管理職務;之後在盛大集團負責在線廣告業務。盛大廣告可以算得上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需求方平臺。這段經歷也為其之後創立自己的廣告公司,獲得財務自由奠定了基礎。

在招股書中,趣頭條把用戶的快速增長歸功於“創新的用戶賬戶系統和遊戲化的用戶忠誠度計劃”。“忠誠計劃”指的就是閱讀賺金幣和收徒模式。

趣頭條最早是憑藉“登錄就領錢,邀請好友就得8元”的獎勵機制吸引用戶。在趣頭條APP上,用戶簽到、答題、閱讀等都有相應的金幣獎勵,金幣最終可以兌換成現金,通過“發幣”驅動用戶推廣和裂變,獲得巨量用戶。支付給用戶的閱讀獎賞,變成了流量,又成為吸引廣告客戶的籌碼,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

2018大變局|拼多多黃崢和趣頭條譚思亮的“奇襲”


所以,趣頭條最初並不是一個資訊平臺,而是一個流量平臺,資訊只是其發佈信息流廣告的一種載體。

“閱讀賺金幣”的思路源於趣頭條團隊過去從事互聯網廣告的經歷。譚思亮和趣頭條CEO李磊都曾在盛大從事在線廣告業務。彼時,盛大曾推出過一套推廣員系統,平臺提供20多款熱門網遊推廣員,推廣員在享受50%分紅比例的基礎上,每月還可以領取最高2000的保底工資。在用戶時間充沛的下沉市場,轉發一條信息就能領現金的激勵模式,幫助趣頭條快速實現低價獲客。

譚思亮認為這個模式很有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用補貼發錢建立競爭壁壘,在打車軟件、外賣等市場已經被證明過行之有效的。當你發現一個足夠大的市場,應該用快速砸錢的方式,迅速獲取用戶,佔領市場,建立行業壁壘。”他稱。

但趣頭條最初在資訊內容上並無多少建樹,其平臺上也因充斥大量低俗內容而被詬病。隨著規模壯大,倒逼趣頭條不得不在資訊內容上投入和發力,其作為一個資訊平臺的故事邏輯也慢慢成形。

但當時,互聯網資訊領域已經巨頭林立,除了傳統的門戶網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訊等新興的巨頭羽翼日漸豐滿。要在這個市場實現彎道超車,對趣頭條而言,並非易事,也許趣頭條團隊最初也沒有預想到今天的成績。

在譚思亮看來,世界上只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用來save time(節省時間),核心是通過技術提高效率;另一種是用來kill time(消磨時間),他認為後一種模式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大。

根據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智聯招聘推出的《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三線以下城市居民較一、二線城市居民有更多時間追求娛樂與消遣,因為他們一週工作時間在31小時及以上的人員佔比遠低於一、二線城市居民;而工作時長在21-30小時的人員佔比高於一、二線城市。

事實證明,趣頭條無意中搭上了下沉市場這班快車。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8年7月,趣頭條APP月活躍用戶數突破5000萬,同比增長超300%,當之無愧為業內增長黑馬。在過去一年,趣頭條上的小鎮青年用戶規模也增長了將近7倍。還有一位用戶留言表示:“不但看了新聞,還賺了錢,又能提現,比起打遊戲、看電視劇強多了”。


2018大變局|拼多多黃崢和趣頭條譚思亮的“奇襲”

趣頭條App用戶規模增長趨勢(圖片來源:QuestMobile)

雖然市場已經基本認可了下沉市場的潛力,但外界也對趣頭條仍有較大爭議,認為其在急速擴張背後存在各類隱患。

一方面,趣頭條與拼多多一樣都有“山寨”和“假貨”的問題:其平臺內容多為養生、廣場舞、娛樂八卦等,還有部分內容搬運自其他資訊平臺,嚴重缺乏頭部內容創作者,甚至充斥著“黑五類廣告”。

另一方面,趣頭條成立至今,沒有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和《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來一旦政策監管趨嚴,可能會面臨風險。

趣頭條已經意識到內容質量的重要性。今年3月,譚思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會抵制所有的低俗內容,我們已經建立了數百人的內容審核團隊。”除了人工作業,平臺還對算法和編輯進行了綜合調整,過濾高危、低質、重複等不合規內容,致力於傳播正向內容。

在更新的招股書中,趣頭條寫到,已於今年8月同人民網旗下基金、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澎拜新聞簽訂了購買協議,準備以澎湃新聞作為國有股東去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同時,澎湃還有權向董事會指定一名董事。不過,趣頭條“無法保證申請將被監管機構接受或批准”。

上市只是譚思亮“奇襲”的第一步。就在其上市當天,《財經》雜誌向北京市互聯網法院起訴趣頭條侵權290餘篇稿件,要求該趣頭條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因此,趣頭條要想在資訊市場站穩腳跟,還有很長很艱難的一段路要走,而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打造原生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看,無論是黃崢的“五環外理論”,還是譚思亮的“下沉哲學”,都是在關注草根階層需求的遮羞布下,通過打破階層和技術壁壘的方式,收割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流量,完成2018年對互聯網行業的奇襲。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黃崢忙著掏空用戶的錢包,譚思亮忙著消耗用戶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