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傅彩雲與葉婉之兩位姑娘在清風樓買了一些好酒好菜,便回到了洪府。洪府上上下下自從這“中俄地圖劃界”之事後,也是許久沒有熱鬧過了。眾人一起邊吃著喝著,一邊談論了一些京城趣事,也是愉快得很。當晚宴席散了過後,葉婉之在與傅彩雲席間一通談話之後,竟然關係舒緩了不少,當夜便隨著傅彩雲一同回了房間去歇息下了。 而羅信依照約定,當夜便又來了書房與洪鈞交談。當羅信來到洪鈞房間之時,洪鈞已經端坐在那裡。拿著一副放大鏡,仔細端詳著桌子上的一張世界地圖,那是他從海外帶回來的珍寶之一。 羅信見了洪大人,便招呼了一聲: “洪大人,我羅信又來叨擾了。” “嗯,賢弟請坐。”洪鈞指了指旁邊的一張椅子。 羅信聽了卻是一驚,看了看四周卻是沒人,急忙問道: “洪大人,‘賢弟’可是在說在下?”“廢話,不是說你,卻是何人?你與那恭親王都私交甚篤,叫你一聲‘賢弟’也是稱得起的,呵呵呵。”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洪鈞笑著說道。 “多謝洪大人抬愛。”於是羅信便坐在了洪鈞的右手旁。 洪鈞跟羅信說道:“老夫也明白,賢弟現在必有諸多疑惑和不解,千頭萬緒沒有一個準繩。卻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羅信言道:“此事紛繁複雜,確是疑竇叢生,令人不解。洪大人,我現在也有了些猶豫。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洪鈞說道:“但說無妨” 羅信繼續言道:“若真是按洪大人所言,此事皆是一個洋教排擠打壓另一派洋教勢力。我倒覺得作為一個旁觀者而言,現在的一切是否倒是有些多管閒事了?其實只需查明殺人真兇便可,其餘的均可一概不管。” 洪鈞想了想,回答道:“若只是洋人排解洋人,倒也確是無妨。然而以你席間所談,此乃是挑動津門當地百姓驅縱惡意為之。若是如此,便算不得多管閒事。此事雖因洋人而起,但若事態失控,洋人有了死傷,而逞兇者又為大清子民。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如二十年前那般列強合力來討要說法,適時我大清又該作何打算?” 羅信點了點頭,說道:“洪大人說的言之有理。那此事,大人可有頭緒?” 洪鈞指了指地圖上的歐洲區域,說道:“賢弟請看此圖,此處乃是西方列強之主巢所在。這兵書中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名為‘遠交近攻’。賢弟可曾知曉一二?” 羅信回答道:“那是自然,此乃戰國時期強秦分化關東聯盟之計,聯齊而攻伐韓趙魏,三國皆敗。” 洪鈞說道:“賢弟所言極是,這歐洲大勢,如今像極這戰國紛爭。原本這法國自拿破崙開始,實力始終是歐洲翹楚。之後德國是異軍突起,聯合了英國共同對抗法國,而法國則聯合了俄國,一起包夾德國。” 羅信看著地圖甚是出神,說道:“原來如此,原來這洋人之間也是互為犄角,纏鬥不休啊。” 洪鈞繼續言道:“然也。因此才在二十年前,發生了普法大戰,法國被打了個大敗虧輸之後,自此一蹶不振。”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羅信聽到這“二十年前”不由得心中一驚:“二十年前?豈不正是天津教案發生之時?” 洪鈞點頭回答:“正是彼時。其實彼時的法國早已經自顧不暇,又有何精力顧及此間事情。而這天津教案也是疑點重重,津門乃是我大清命脈咽喉之所在,誰得之皆是可得極大利益。而此教案不早不晚,便是此時發生,賢弟難道不覺得此事必有一番蹊蹺?” 羅信聽得出奇,當真是開了眼界,不得不欽佩這洪鈞洪大人真是目光如炬,頗有一些本事。但聽到此處羅信又有了疑惑,對洪鈞請教道: “洪大人,那我又有一事不明瞭。按洪大人之前的分析,津門的這件案子極大可能是新派基督企圖推翻老牌基督所致,那又與這國家紛爭有何聯繫?” 洪鈞笑了笑,又拍了拍羅信的肩,回答道:“賢弟問得好哇。這西洋人卻是與我中土之人有所不同,西洋人講究這‘君權神授’,世間紛爭往往都摻雜宗教互鬥,而教派鬥爭又會引發國家衝突。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如我之前言,這法國便是信奉天主教的,而這德國則已經大多數信奉路德宗等新教。因此,這津門的案子我猜測也很可能與他們這些個國家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 羅信聽得有些一知半解,疑惑的說道:“那如此說來,洪大人是覺得這案子背後有可能便是德國人所為?” 洪鈞點點頭:“不排除這種可能,何況如今德國正是如日中天,而法國卻已經是外強中乾,日落黃昏。德國人利用宗教勢力作為前哨,滲透進津門。再利用我大清民眾與教民的衝突,以維穩保護僑民為由進駐津門,再脅迫我們簽訂些條約。這些個如意算盤確都是極有可能的。” 羅信恍然大悟,言道:“原來如此,若不是洪大人指點,我等又如何能識破此等‘一石二鳥’之計?這如意算盤,果然是厲害的很啊。"但洪鈞則繼續言道:“不過,此間皆是我之猜測,也無真憑實據,皆是由此速記圖中的信息所推理得出。若是要查明真相,還需要一些其他的佐證才行。”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羅信則繼續說道:“洪大人,此案若真如您所言有這等玄機,那我現在又該當如何?” 洪鈞陷入沉思,又起身在房間內踱步。過了一會,突然轉身言道: “找英國人!” “英國人?英國人不是與德國人聯合的麼?如何會幫此忙?” 洪鈞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原因有三。其一,這津門的租借勢力歷來就屬英、法勢力最盛,而如今法國羸弱,英國便是在津門一家獨大。若是此時再來個德國,英國人自然是不樂意的。其二、英國雖然已經不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但也與德國的路德宗不是一個路子的,對路德宗等其他新教的崛起也是有所戒備。其三,如今德國崛起於西歐,且東聯奧地利、南合意大利,大有一家獨大之勢。這英國向來喜歡隔岸觀火,一個統一強大的德國聯盟終究會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因此英國人如今勢必會與法國聯合以共同對付德國的崛起。” 羅信聽了洪鈞這一分析,打心底裡佩服這洪大人真是思維縝密,滴水不漏,恭敬的說道: “洪大人這一番言論,真令在下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若說要找這英國人幫忙,那便去找李鴻章李大人最為妥當了,是也不是?” 洪鈞又點了點頭:“賢弟所言絲毫不差,此事應儘早知會中堂大人知曉才好,有備無患。此時中堂大人應該就在天津衛,你明日便啟程迴天津,找他商議。” 於是洪鈞又持筆寫了書信一封,讓羅信到時交予李中堂。二人就此商定,明日一早羅信便返回津門去面見李鴻章,當天夜晚就此各自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羅信與葉婉之說明了一下情況後,便要與洪鈞等人道別。臨行前,傅彩雲也出得府來,送別羅信。傅彩雲與羅信說道: “你這孃家人,如何走得如此匆忙,卻不知何時再來我們府中做客?” 羅信笑了笑說道:“傅姑娘莫要再取笑在下了,待他日稍微安頓下來,一定再來府上道謝。” 傅彩雲也笑了笑說道:“既如此,那我們便靜候佳音了。”

不知此時賢弟此時心中最大的疑惑卻是為何?

傅彩雲又看了看羅信身邊的葉婉之,便又俯身上去在葉婉之耳邊咬耳了幾句,卻把葉婉之逗得會心一笑。羅信見此,卻不知道昨天夜裡又發生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傅彩雲說罷便退到了洪鈞的身後,洪鈞對此二人說道: “既然如此,那便恕老夫不再遠送。賢弟此去一路珍重,若是還有我洪某能幫得上的,賢弟再來尋我便是。” 說罷,又從袖中取出一個物件,交給了羅信,說道: “此乃我府上令牌,賢弟持此令牌便可出得城門,不會有人盤問於你的。” 羅信與葉婉之謝過洪大人,跨上馬匹,接過令牌後,便與他二人握拳道別。一路出了城門後,又往天津衛疾馳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