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抓实干 绣“创城”蓝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当前,门头沟区正在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并成立了“创城”办公室、专项组、分指挥部,还要按照第三方的反馈及时整改督办……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基层单位这根“针”一时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要有千千万万优秀基层骨干,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

“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实现双达标,六年实现摘桂冠”,在门头沟区的“创城”攻坚战中,“创城”总目标就是我们的宏伟蓝图;各级组织都是构架成这幅蓝图的千丝万缕;各基层单位就是“扎得准、扎得实”的“一根针”。其中8个专项组、13个分指挥部既要担起“线”的作用,也要做好“针”的职责,任务更重。

打好“创城”攻坚战,必须照着蓝图绣花,“线与线”之间不混淆、不混乱,确保“上传下达”畅通无阻,能够让最好的政策顺利地到达“针尖”处。“线与线”之间还要搭配好、协调好,确保色调统一、构图完美。绣花“针”更要真抓实干、真心实意、真才实学,用绣花功夫穿针引线抓创建,把千、万条线绣成宏伟蓝图。

各基层单位要真抓实干。“创城”工作系统庞大、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如果抱着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的思想,就会完全陷入被动,被各条线牵的东奔西走。“创城”有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测评体系,12个项目188条标准,每项指标标准均可量化。责任分工中,每个单位的职责都清晰明确,只要结合自身平时工作,重点把握标准、明晰规则、掌握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真抓实干,就能掌握主动。

各级单位要真心实意。“创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根本原则。在测评指标设计上,大量指标直接指向居民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从测评方式上看,“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创城”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创建测评检查中面向群众的问卷调查,群众会凭着日常在各项事务中积累起来的印象和评价来打分。门头沟区明确提出,“创城”要向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看齐,在惠民生、解民忧方面向高标准、高要求看齐,在更高层次上破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我们基层单位在“创城”过程中必须把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事结合起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才会为创建“点赞”,进而赢得群众对全区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各级单位要有真才实学。有人说,“创城”这么难、这么累图什么?特别是一些硬件与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要求还存在差距,怎么办?其实,“创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将“创城”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引领。正是因为测评体系具有高标准、导向性、体系性的特点,才能倒逼我们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引领全区各项改革事业的全面深化。山区多、底子薄、产业单一不能成为制约门头沟区发展的“拦路虎”,面对新形势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方能掌握新技能、找到新办法、取得新成就。特别是通过“创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八个环境建设,实现政务运转机制流程的优化革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绣花功夫抓创建,标本兼治敢创新”,只有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针”抓实干,穿起千条线,才能绣成门头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宏伟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