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真的不能吃嗎?

“發物”真的不能吃嗎?

吉林日報與省衛計委合辦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因妒忌大將軍徐達的威望,怕他篡權奪位,一直耿耿於懷,寢食不安。一次,朱元璋趁徐達患“發背”病(即現代醫學的“蜂窩織炎”),在其上朝時“獎勵”熟肥鵝一隻,賜他當著文武百官面吃下,終使徐達“發背”疾被鵝肉這味著名的發火、發風之物所擴散,不出三日便命喪黃泉。

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體現了古人早就深諳“發物”之道,正如古醫籍《本草綱目》載:“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日華子本草》也述:“蒼鵝:發瘡膿。”這就是歷史上流傳的朱元璋為除異己,向徐達施的“借鵝殺人”計。那麼到底什麼是發物?本期就請我們《求證》專家為大家講一講。

本期專家

米佳: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省中醫藥學會基層中醫藥服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中西醫綜合診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肥胖症、代謝綜合徵、多囊卵巢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等內分泌疾病。


發物是什麼

發物是飲食禁忌範疇中比較特殊的一類,發物應該具有“發”的特性,主要是辛溫發散或甘溫助熱戀邪,誤食發物容易導致疾病加重或復發。

“發物”真的不能吃嗎?

吉林日報與省衛計委合辦

傳統上“發物”是指能“助邪發病”的食物,具有加重疾病變化的特點,特別是指能誘發舊病宿疾的食物。屬於“發物”的食物一般以溫熱性居多,甘、辛味居多。一般我們所認為的豬頭肉、雞肉、羊肉、狗肉、鯉魚、香菇、竹筍等均可歸為“發物”範疇。

“發物”與人的體質、所患疾病類型、病症、季節、年齡、情緒等諸多因素有關。如體質屬熱者,羊肉可稱為發物,而寒性體質者卻可食用;甜膩油脂類食物對痰溼肥胖者可成為發物,而對津液不足者則不然。再比如,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長期以海產品為主食,一般不會忌蝦、蟹、生魚;而生活在內陸的人,日常飲食中少有海鮮,生病期間當注意忌口。


“發物”真的不能吃嗎?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即告知。圖片不代表本報建議,請勿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