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褲衩越花哨,經濟形勢越好?

你聽說了嗎? 男士內褲可以衡量社會的經濟形勢。

這不是什麼東方神話,而是真實存在的經濟學話題。最近,某電商大數據研究院提供了一份近三年(2016-2018年)遼寧男士內褲銷量數據,全方位關注遼寧男士身上的那一塊兜襠布,還重點透視了一把遼寧經濟形勢。

據專家分析,遼寧男士內褲銷量上漲,說明男士可支配收入增多,從而證明遼寧省經濟回暖。專家還說了,男士內褲的顏色、圖案、質地等細節都能精準的剖析出男性的生活狀態,所以從餅狀圖看,多色的內褲佔30%,體現遼寧男性的整體開朗活潑的生活狀態,對生活的熱情狀態,從而感受遼寧經濟正逐步從冷冬中回暖的經濟發展勢頭。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圖源瀋陽網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圖源瀋陽網

還有這種操作?!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男士內褲效應”你逗我呢?

看似不起眼的褲衩子,居然能夠做衡量社會經濟形勢的晴雨表。這個 “內褲效應”究竟是何方神聖?

其實,“內褲效應”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提出來的,它的含義是指內褲銷量下降,意味著經濟形勢不好,男人不得不節省消費開支,甚至不再購入新的內褲;同時經濟不景氣導致離婚率攀升,男人不再注重形象,也就不需要買什麼新內褲。反之,男人有相當的收入可以揮霍,內褲的銷量自然大增。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男士內褲 圖:圖蟲

格林斯·潘的理論曾經在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得到應驗,當時社會經濟險惡,而根據國際信息諮詢公司Mintel的研究顯示,當年美國男士內褲的銷量確實下降了2.3%,於是這個理論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並逐漸成為一種所謂經濟學指數。

回到國內,遼寧內褲銷量和本省GDP確實存在一種“曖昧不明”的微妙關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全省地區GDP是23942億元,比上年增長4.2%,與此相對,某電商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男士內褲銷量同比2016年增長42%。乍看上去,好像也沒毛病。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這個“經濟學”到底哪裡不靠譜?

格林斯·潘通過人的行為來預測經濟的形勢,乍一聽挺合情合理的。但細想之下,如果看內褲就有用的話,還要國家統計局幹嘛?

無論如何,這個所謂的“內褲效應”還是疑點重重。讓我們來掰扯一下。

首先,“內褲經濟學”的內部構造十分模糊,經不起推敲和深究。譬如這個經濟學的適用範圍是多大,“經濟形勢”指的具體是一個國家?一個省份?還是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小區?這些語焉不詳的地方,跟理論的提出過程不無關係。據相關報道,這個所謂指數是由格林斯·潘的朋友披露給媒體的,而這也只是他本人觀察經濟形勢的一個角度,或者說,一種非常輔助性和佐證性的手段。換言之,這個所謂“經濟學”沒有通過經濟學家的調查和研究,只是格林斯·潘的一個個人愛好,不能登上經濟學的正殿。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圖:圖蟲

其次,回到遼寧省男士內褲這件事上,這份數據由京東研究院提供,單個電商平臺的數據樣本能否代表市場整體狀況,這個論證過程是需要質疑的。眾所周知,對於廣大遼寧男士來講,他們可以選擇購買內褲的平臺還有很多,這意味著相當大一部分的消費數據是沒有被納入考慮範圍的,而部分並不能表徵整體。

最後一點,也是筆者非常費解的一點,遼寧經濟在2016年曾出現過一個拐點,即2016年GDP在2015年基礎上大幅跳水。如果有2016年遼寧男士內褲銷量下滑的數據,應該更能證明內褲銷量和GDP之間的關係。但遺憾的是,數據披露方並沒有提供線索,我們也就無從知曉。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騷氣滿滿的男士內褲 圖:圖蟲

這些經濟學我能玩一百年!

除了鬼鬼祟祟的“內褲經濟學”,經濟分析上還有各種奇怪的“經濟學”。譬如“裙襬經濟學”、“口紅經濟學”、“服務員美貌經濟學”和“麵包酸奶經濟學”等等。

“裙襬經濟學”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經濟學指數,由美國人喬治·泰勒提出,它是指女性裙襬的長度和股市盛衰成反比,即裙子越短經濟形勢越好。一些學者對此的解釋非常具有說服力——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女性迫於生存壓力而喪失裝扮心情,於是穿長裙;相反,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女性就愛穿性感短裙。這個理論還有個更加通俗的名字,叫做“牛市與裸露的大腿”。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圖:圖蟲

然而,經歷過“內褲效應”的我們哪有那麼容易被矇騙?

明眼人很容易發現“裙襬指數”的致命弱點。其實裙子的流行趨勢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城市的人們可能因為溫差、環境選擇不同長度的裙襬,每個女性偏好的款式不同,到底該以哪個女性裙襬為衡量,也莫衷一是。

譬如在今年10月份的芭莎慈善夜,女星們在紅毯上爭奇鬥豔,極盡妍態,更重要的是,裙襬有長有短,這究竟能說明什麼問題?再或者你可以想象一個當代神話故事,最近某司股價大跌,原因竟然是公司女員工又穿長裙、又塗抹口紅、又穿高跟鞋,這難道不是相當魔幻嗎?

早有行內人看不順眼這種“經濟學”了。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經濟學院的菲利普•漢斯教授曾一針見血地說:“相信裙襬能預測經濟,這和伊朗的神職人員相信女性衣著暴露會導致地震一樣荒謬。”他研究了權威的法國時尚雜誌《L’OFFICIEL》,統計出從1921年到2009年裙子長短的流行趨勢和經濟之間的關係,發現兩者的相關性很差,這表明經濟衰退和較長的裙子之間根本沒有必然關聯。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不就是經濟學效應,誰不會玩?

這些五花八門的經濟學效應,看起來唬人,其實你根本是被“經濟學”和“效應”這這兩個詞的障眼法給唬住了。

首先,經濟學嚴格來說,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是一門系統嚴謹的社會科學。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章和暢銷書,打著經濟學的幌子,提出形形色色的發現,其實根本沒有用經濟學方法去認真求證,只是一種訴諸市場的包裝手段。如果用真正經濟學的方法去研究“內褲經濟”,那麼至少我們應該認真地建模和分析數據,需要更完備地搭建理論框架。否則這種所謂的經濟學,只是披著學科皮囊的社會民科罷了。

其次,“效應”這個詞使用範圍極廣,多用於對一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述,並不一定指嚴格的科學定理、定律中的因果關係。譬如溫室效應、蝴蝶效應等等。“內褲效應”通過經濟活動中的個人行為,去窺探經濟背後的邏輯,在一定層面上說是有跡可循的,但這隻能說明一定的相關性(可能極其微弱),因果關係是並不存在的。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掌握了這兩個要素後,你完全可以發明出很多自己的經濟學,比如手紙經濟學——手紙銷量減少,同樣代表經濟形勢不好,本來一次要用三格的你,現在抖抖索索只用一格衛生紙,側面佐證了中國經濟形勢的落後。奶茶指數——奶茶銷量和經濟形勢呈反比,因為經濟形勢衰敗的社會里人們心情往往低落,需要攝入糖分來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因此導致了奶茶銷量提升。當然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奶茶指數的解釋是截然相反的。

這樣的經濟學,我一天能發明一公斤。

在即將開始的2019年,讀完這篇文章的你,由於知識量的增加,獲得加薪的概率增加30%。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