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專家迴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11 月 30 日,在央視一檔名為《央視財經評論》的節目上,一位名為章弘的評論員針對近日油價下調發表了 " 油價傷‘新’,不利於新能源創新 " 的評論,觀點大意為:長期享受低油價會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帶來傷害,如果油價太便宜就會繼續用石油,而不再想用新能源,從而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產生阻礙。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章弘的觀點一時間被各種社交媒體瘋傳,DISS 之聲四起,民眾幾乎一邊倒地對章弘的言論表示反感、反對並予以反駁。畢竟,在油價下調,民眾一片喜悅之下發表低油價有礙發展的言論確實有些背道而馳,但就在今天,章弘也針對兩天前的觀點在朋友圈裡進行了更詳盡的解釋。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在這段 " 補充觀點 " 中,章弘表示:" 之所以把油價與資源消耗、環保和新能源扯上關係,是在被問到‘油價是否越低越好?’這樣一個問題時候,才談到了作為一個石油儲備不高,原油基本靠進口,需求和消耗都很大的國度,開發新能源也許應該是長久的目的。"

簡單來說,章弘認為是語境不明導致了民眾對其觀點的誤解,但 " 油價傷‘新’ " 的問題所在並非一個語境那麼簡單,而是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球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動機並非油價過高,油價也絕不是消費者選擇或不選擇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原因。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首先,全球油價包括中國油價長期處於一個穩定的價格區間內,國內油價最近的一次下調是在 11 月 30 日 24 時,這是國內油價連續的第三次下調,全國大多數地區 92 號汽油將回到 "6 元時代 "。但無論是連續兩次下調、三次下調還是跌破 7 塊、跌破 6 塊,都遠遠不會讓油價崩盤。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汽車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因是環保和節能,而這兩項訴求並不會因為油價下調而消失,研發和佈局新能源汽車的進度既不會因為油價升高而加速,更不會因為油價降低而放緩。

但如果按照章弘 " 油和電哪個便宜就發展哪個 " 的觀點來推斷,倘若有一天電動車充電成本超過了加油成本,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就會戛然而止,這樣的推論顯然是說不通也站不住腳的。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其次,目前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限制及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全新體驗,而並非用車成本,選擇低端電動車的消費者大多是因限牌政策迫不得已選擇了電動車,而選擇高端電動車如特斯拉的消費者所看重的特斯拉的品牌和體驗,絕不是充電成本低於加油成本的經濟原因。反之,消費者不選擇新能源車的原因也是新能源技術瓶頸所導致的產品力不足以及配套設施建設的不完善,而並非充電所節省的用車成本不足夠誘人。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對主機產而言," 省錢 " 從來不是任何一款新能源車型的宣傳點,也不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壁壘。無論是傳統造車還是新勢力造車,對於產品的宣傳都統一集中在續航、性能、智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也將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燃油車的優勢與區隔所在,當新能源車在產品力和體驗上全面超越燃油車時,即便充電成本相比加油不再有優勢,新能源車也並不會因此而消亡。

發展新能源汽車從來不是為了幫消費者省錢,新能源汽車的供需關係也從不會受到油價或電價的影響,章弘所提出的 " 油價一直下跌並非好事 " 觀點無可厚非,但將油價的高低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相聯繫的做法無疑是種概念的混淆。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而最近幾天混淆概念的還不只章弘一個人。11 月 27 日,李開復在 2018 自動駕駛全球高峰論壇上的一句 " 買車是一個人一生中做的最壞的投資。" 讓汽車行業第一次高度關注了這名來自臺灣的企業家。

一個是將 " 節能環保與省錢 " 混淆,一個是將 " 消費與投資 " 混淆,無論是章弘還是李開復,都遠談不上網友所說的 " 無良專家 " 和 " 奸商 ",但發表出這樣的觀點顯然是欠缺思考的。

那麼,什麼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什麼又是影響消費者選擇新能源車的因素?當然不是章弘所說的油價。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當下,中國已有多個城市對燃油車車都實行了限購政策,在北京想買一輛燃油車要像中彩票一樣去搖號,在上海一副車牌已經拍到了 10 萬元以上,在這樣的限購政策下,影響消費者選購的會是油價嗎?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而與政策緊密相連的就是成本,不過,這裡所說的成本是購車成本並非章弘所說的用車成本。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逐年退坡讓購車成本隨之增加,一輛哈弗 H6 的售價是 9 萬元,而一輛威馬 EX5 補貼後最便宜的也要 11 萬元;一輛榮威 i5 的起售價是 6.89 萬,而電動版的 Ei5 最低要 13 萬元。

未來待補貼取消後,電動車的價格還將水漲船高,如果補貼全部取消且車輛售價不變,那麼幾乎任何一款自主品牌電動車的價格都會趕超一輛帕薩特,這時影響消費者選擇的會是油價嗎?


央視專家回應油價傷“新”論,但還是犯了李開復同樣的錯誤


此外,章弘還提到低油價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追求,但包括政策對於自動駕駛的限制以及電池容量密度的技術瓶頸還有充電樁規格的統一與普及等等,這些有待去攻克的技術難題和研發課題讓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還是存在因為沒電要停在路上的風險,如果一輛電動車能像燃油車一樣 5 分鐘充滿電,那油價的下調還會成為電動車普及的阻礙嗎?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汽車這一龐大的產業鏈中,技術、政策、製造、銷售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推進汽車發展的重要一環, 而這些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影響都要遠大於油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