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船理論:好制度和壞制度的差別在哪兒?

管理微課堂 · 6

“犯人船理論”是歷史上一個制度建設的著名例證。

18世紀末期,英國政府決定把犯了罪的英國人統統發配到澳洲去。運送犯人的工作承包給了一些私人船主,英國政府以上船的犯人數支付船主費用。

當時運送犯人的船隻多是由破舊的貨船改裝的,條件十分惡劣。而船主為了牟取暴利,上船前儘可能多裝犯人,一旦按人數拿到了錢,就對這些犯人的死活不管不問。3年間,從英國運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高達12%,有一艘船上的424個犯人竟然死了158個,死亡率達37%。不僅英國政府遭受了巨大的經濟和人力資源損失,英國民眾對此也極為不滿。

於是英國政府開始想辦法改善這種狀況。最初,他們在每艘船上都配了一名監督官員、一名醫生,並對犯人的生活標準做了硬性規定。但死亡率不僅沒降下來,連有的監督官和醫生也不明不白地死在船上。原來,一些船主為了貪利而行賄官員,官員如果拒不順從,就被扔進大海。政府又嘗試採取教育官員、嚴厲懲罰船主等措施,但情況依然沒有好轉,犯人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

後來,一位英國議員提議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為準給船主計算報酬,難題迎刃而解。犯人死亡率一下降到了l%以下,有些船隻,經過幾個月的航行也是零死亡率。

原來制度的缺陷在於政府付給船主的報酬是以上船人數來計算,這就給私人船主為謀取最大利益而留下了制度的空子。而新制度看起來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變化,卻對船主起到了最大的約束力。這就是好制度和壞制度的區別。

點評這個例證經常被引用來說明:“相信人不如相信制度”,或者是“靠人治、靠教育、靠監督都不如靠制度”。這些道理都沒錯,但從企業管理層面來講,還有更深一層的啟示——成功的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一定不能與利益脫離開,要基於人性,緊緊捆綁利益。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在沒有捆綁利益的情況下,依靠個人覺悟、依靠道德說教就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什麼是人性?人民大學的趙履寬教授言簡意賅,一言以蔽之——趨利避害。人性就是趨利避害,只不過有些人可以為了長遠利益放棄短期利益,為了大利可以舍小利,可了那一處利益可以捨棄這一處利益,但總的來說都是奔著利益而去的。所以說,好的制度一定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洞察和把握上的。

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成功,並不是僅憑著任正非“持續艱苦奮鬥”的呼喚就達成的,而是建立在切切實實的利益分配基礎上的。當然,光分錢也不行,得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分配製度,所以華為才有了以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學華為的管理,學懂這一點是關鍵。

加入“管理之聲——華夏基石讀友群”,添加微信s13611264887,姓名+公司+職務+聯繫方式,審核通過後即可入群。讀友群定期組織管理知識分享、同行及跨界交流等。

華夏基石企業成長DNA與企業家思想研究

——從源頭理解企業

你為什麼是你? 你怎樣成為你? 你想要成就的你?

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企業不產生理論,但企業家必須要有思想”

企業家思想是一個企業文化的源頭,是企業DNA的重要成分,是企業政策制定的依據,是企業制度的基石。

企業成長DNA三大內涵:企業成長史;企業家思想;企業文化制度機理。

企業成長DNA與企業家思想研究的價值:

“把思想的雲變成實踐的雨”

  • 梳理企業獨特的成長邏輯和路徑;

  • 挖掘企業成長的原動力,作為企業航程中的海圖和燈塔;

  • 組織隱性知識顯性化。將抽象的價值觀、信念等具象化;

  • 凝聚共識,傳播價值觀和文化。

……

華夏基石企業成長DNA與企業家思想研究特點:

  • 相比於媒體和出版機構,我們

    更懂企業和管理;

  • 我們有深厚的積澱。積華夏基石近二十年企業文化諮詢經驗,包括華為、聯想、美的、蘇寧、白沙、TCL一批標杆企業文化研究案例。

  • 我們有一支專家隊伍團隊。彭劍鋒、王祥伍等企業文化研究開創者領銜。

  • 不簡單是文化功夫,而是以企業成長與管理學底層邏輯為支撐,以企業和企業家的實踐為主體進行分析研究,最後以客觀理性又不失溫度的文字來駕馭。

近年來代表性客戶:蘇寧易購、中國航天、海爾、興業銀行、東阿阿膠、新希望、傳化集團、歌爾聲學、德邦快遞、柒牌男裝等。

詳情諮詢:13611264887(微信同) 或本公眾號後臺留言,留言註明:成長DNA

關注掃描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獲知更多華夏基石圖書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