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委书记张磊:深化改革县级关键在动作落实

武城县委书记张磊:深化改革县级关键在动作落实

武城县委书记 张磊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深受教育、倍感振奋,切实增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改革,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个个具体动作让上级决策部署在武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抓改革。中央空调制造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没有跟上时代步伐,面临“生死抉择”。对此,我们采取了系列动作:2016年,开展“育苗”专项行动,培植起一批优质规范的“种子企业”;2017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关停了近3000家“散乱污”,通过“种子企业”搭建平台,吸纳“散乱污”关停后的游离资源,创新了“共享工厂”发展模式;2018年,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整合企业200多家。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工业用电量增长315%,税收增长45%。

这几年,德州全市有一个明确导向,“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看项目就是看干部。”每年两次督查评议项目建设,我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为保证新上项目优质高效,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9个产业推进办公室,专心抓产业、专职抓项目。二是建立项目论证委员会,对新上项目严格论证、严格把关。三是实行行政协议制度,政府与所有占地产业项目签订“行政协议”,通过亩均税收与土地指标价格挂钩等对赌条款,保证高效益用地。四是实行联合放线验线制度,联合放线后的项目,直接开工建设,同步办理相关手续,既提高了建设效率,又促进了规范管理。

聚焦乡村振兴抓改革。我们坚持从生产要素入手,着力打通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匹配的“竹节沟”。在优化劳动力要素方面,一是为进城农民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书》,把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不变”的国家政策变成“具体证件”。二是建立“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机制,让农民进城进退有路。在优化土地要素方面,创新开展“美丽乡村·空心村整治”,将空闲宅基地变为承包地,把闲置资产变成了发展资源。在优化资本要素方面,围绕解决农业农村长期以来的“失血、贫血”问题,在全省率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系统。同时,我们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全面振兴,创新建立了“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村级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农村的发展优势。

聚焦民生保障抓改革。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什么。例如,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在全国首创“信息化+未检”工作平台,全县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同比下降40%,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现场会在武城召开。针对家事纠纷案件逐年增多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新模式。近两年来,全县家事案件减少22.3%。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一,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发现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强音,也是改革的动因。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在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农民变市民,最牵挂的是土地,最关心的是权益,最担心的是过不好、回不去。对此,我们坚持将上级政策证件化、具体化,让群众带“权”进城、带“证”进城,既能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下,也能回得去、过得好。

第二,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强调,“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解决问题、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今年我们引进了中科生物创新产业园项目,最初因行业分类规范要求,无法进行企业名称注册。对此,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最终把看似“不能”的事情变成了“能”。

第三,只有改进工作作风,才能确保动作落实。动作体现的是作风。近年来,德州市委高度重视工作背后的作风问题,一以贯之地抓作风转作风改作风。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改进作风切入,以具体动作落实。例如,去年为把市商务局《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变成动作,我们制定了“油四条”:第一条,县商务局负责及时公告合法加油站;第二条,乡镇负责发现违法加油站并上报商务局;第三条,商务局牵头执法单位联合查处;第四条,政府办每半年一督查。这“油四条”一出,效果立竿见影。

第四,只有强化法治思维,才能保证规范高效。基层抓改革,要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但不能突破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大政方针。法规和政策是指导抓落实的武器,而不是束缚手脚的镣铐。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法(法律法规)中有法(方法办法)、法(方法办法)从法(法律法规)出”,注重从法律法规、上级政策中寻找办法、推进改革。

(转载新锐大众 记者 张春晓 赵君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