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一针见血的指出“痕迹管理”普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等问题,并明确态度“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当前,“痕迹管理”普遍的现象的确存在,基层作为压力传导的终端,现象尤为明显。

比如,以查“痕绩”替代查“实绩”的有之;以“督”“考”替代落实,将责任下压、推脱有理的有之;检查、整改搞“三进三出”,备检材料必须有“毛病”,在“痕迹”上“吹毛求疵”成为工作角逐的主战场亦有之。

“小现象”背后映现是大问题。

客观上,为抓好落实,工作开展需要规范完善的“督”“考”机制和“留痕”措施。但逢“考”必“留痕”,各战线、各领域、各层级“督”“考”措施扎堆,倒逼基层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大量精力投入到务虚的“痕迹管理” 中。不但偏离了初衷,甚至出现一些剑走偏锋、弄虚作假的行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祟。

改作风要与中央精神“同向”。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痕迹管理”普遍的状况作出指示,直指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要提高认识,引起警觉。必须要导向鲜明,

及时将思想认识和工作落实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当下状况;同时要深刻自警自省,以历史的眼光,积极汲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经验教训,努力自我修正,防止重蹈覆辙。

抓落实要与基层实际“同位”。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推促工作要与基层实际相契合。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从上到下,逐级、逐项控制“督”“考”数量、频次,精简“痕迹”管理,该合并的合并,减轻基层负担。要瞄准症结抓问题整改。当前在基层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现象出在基层,但根源却未必全在基层。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的改。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党性觉悟、政治站位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始终把为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奉献付出作为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苦点、累点、委屈点就叫屈喊冤。

要搞好正向激励。始终坚持干部育、选、管、用链条机制,着力营造能上能下的政治环境,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始终保持好基层干部队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状态。从客观上,真正让基层干部能够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观上有动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抓落实上来。(武城县委老干部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