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文藝“琅琊論壇” 暨山東省簽約藝術評論家研討會舉行

12月28日,第三屆中國文藝“琅琊論壇”暨山東省簽約藝術評論家研討會在山東臨沂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文藝評論基地(臨沂大學)發起,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聯、臨沂大學共同主辦,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講話精神,梳理和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山東省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就,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文化產業建設,應對文藝發展新常態,大力推動山東文化強省建設和文藝評論工作。

第三届中国文艺“琅琊论坛” 暨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研讨会举行

圍繞“守正創新:譜寫文化發展時代強音”的論壇主題,與會專家與學者開展了多層面的交流活動。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周由強作主題報告,從國家文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當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當代文藝創作、文藝評論的困境與出路等方面進行梳理和闡述。他強調指出,在當前逆全球化經濟社會條件下,中國文藝評論如何能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找準方位,如何在各種理論觀點、文藝思潮、價值取向、評價標準等的相互激盪中,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加大精品推介力度,改進傳播方式,真正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是能否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文藝高峰的基礎和關鍵。

《求是》雜誌社總編室原副主任白建春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批評標準》為題,綜合哲學、美學、歷史學和文藝批評等有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就“美學和歷史的觀點”之內涵與源起、本質與特徵、原則與方法等進行了新的解讀,闡釋了這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確立的文藝批評“最高標準”的獨特理論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吳春集根據我國文化產業專業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系統介紹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和探索情況。

本屆論壇視閾開闊,內容豐富,既有來自全國藝術評論研究專家高屋建瓴的理論成果的梳理和闡釋,又有高校藝術教育同仁的學科專業建設交流,同時也為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簽約文藝評論家提供了頭腦風暴的機會和平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文藝是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先導,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作為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能夠親歷和參與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是文藝工作者、文藝評論者之幸。只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為行動指南,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到文藝工作的全過程,同國家與民族休慼與共、緊緊相連,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才能產生視野宏闊的審美效應。

據瞭解,作為2015年全國首批、山東省唯一一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臨沂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特色日益彰顯,在文藝評論、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藝術創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尤其是對地方劇種柳琴戲音樂創作人群進行了“搶救式”培訓,得到了極高的社會評價,彰顯了基地在藝術理論研究與科研平臺建設方面的優勢,體現了主動擔當,以及在藝術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協同創新。

(孔麗娟 韓紅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