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世間不易,不想給人提供免費服務

她來世間不易,不想給人提供免費服務

有一次,我遇到一起法律糾紛,隨時可能遭受巨大的損失。為此我陷入了長久的焦慮之中,整日提心吊膽,失眠難安,卻又因為法律知識薄弱而束手無策。

可是某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的微信裡有一位律師,雖然自從我們互相成為好友以後沒有說過幾句話,但是她總會給我的朋友圈點贊,這讓我感到有點熟悉。於是我通過微信向她諮詢。

我原以為得到她周密細緻的耐心指點後,所有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但真實情況讓人始料未及。

在經過一整天的漫長等待後,她只是在晚上隨便回覆了一句話,並且語氣冷淡,讓我失去了進一步諮詢的勇氣。

此次碰壁一度在我的世界觸發了一場精神地震。除了懷疑屏幕另一端是不是換了一個人以外,我對這個世界單薄的認知,也隨之被打碎重塑。

直到後來我也有了這種類似的經歷,才終於理解了她當時的不情願。

她來世間不易,不想給人提供免費服務。

她來世間不易,不想給人提供免費服務

自從從事中醫工作以來,不斷有人向我諮詢怎樣治病保健。起初,面對這些問題,我會很快答覆他們,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毫無保留地講出來。

但是後來,隨著諮詢的人數越來越多和被問及的問題越來越複雜,甚至超出了我的專業研究範圍。我開始感到惶恐不安,力不從心,因為我要抽出很多時間去應對這些東西,這難免會打擾我本來的正常生活。

我把這種不太愉快的諮詢體驗告訴朋友。想必朋友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辦法幫我解決這種煩憂,但是朋友當晚並沒有理會我,而是第二天早上發給我一條微信。

大概內容是:我們作為彼此的朋友,其實都有選擇的權利。我可以在我很忙很累的時候不回覆你的一些不是很急的問題。同樣你作為一名醫生,在面對眾多免費的諮詢時,也可以在自己很忙很累,不願說話的時候保持沉默。

萬事萬物,都要講究一個你情我願。你現在都不情願免費給別人服務,那幹嘛還要勉強自己繼續免費服務下去呢?

你提供的免費服務越多,別人越覺得你不珍貴,不管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都會讓你幫忙,自然你也就沒有選擇或是拒絕的權利。

也許一些人口口聲聲對你說的“大好人”,恰恰是另一些人心中的偽君子。到底是完全聽從別人,還是理應遵循自己呢?你得有自己的分寸感,不要啥時都幫忙,啥事都免費。

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在成為一名醫生之前也經歷過痛苦而漫長的蟄伏期,用無數次試錯與碰壁,用無數個深夜學習專業知識與琢磨難題,花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才終於有了自己對這個領域的一點理解。

然而現在,你憑什麼要把它們從生命裡拿出來,免費對那些非親非故並覺得理所當然的人雙手捧上呢?何時,你來之不易的長處,變得這麼廉價了?

看完朋友的話,我突然想起那位態度冷淡的律師,我的心境豁然開朗。我充分調動想象力,根據她今日取得的成就,還原她萬般艱辛的成長經歷:

17歲的她情竇初開,卻為了能考上心儀的大學,而在心中向暗戀已久的男孩偷偷告別了無數回;20歲的年紀,其他女生過得活色生香,她卻把自己埋進法律條文,甘願變得灰頭土臉;人近中年,本該開始享受生命的豐盈,她卻選擇用各種進修培訓為自己充電,繼續與寂寞為伍。

十年寒窗一劍磨,終於修得今日深厚的法律功底,我又憑什麼以一句輕飄飄的“嗨,能諮詢您一個法律問題嗎”,就想輕輕鬆鬆享受她的勞動成果呢?

走進一家律師事務所,法律諮詢作為一項明碼實價的非訴業務,早已被業內所公認,而在名氣稍大的律所,諮詢價格更是不菲。你將酬勞與難題一併奉上,律師不惜殺死腦細胞擬定最佳解決方案;對方得到酬勞,你得到安心。

這樣的平衡,萬物和諧。


她來世間不易,不想給人提供免費服務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陷入了這樣的誤區:吃完一頓飯,能理所當然付上飯錢;打完一趟車,能心甘情願付上車費……但面對高昂成本堆積起來的專業技能,卻自動選擇集體失明。

最該受到尊重的專業技能,反而因為不是實物而最容易被忽略其稀缺的價值,因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輕薄隨意而又心安理得的無限索取。

因此,在確定你們已有一定交情之前,不要再帶著理所當然的心態,去向室內設計師索要一份裝修方案,向培訓講師諮詢講課技巧,向英語高手尋求翻譯幫助,向白衣天使索求秘方。

願意幫你,是高山流水的情分;敷衍塞責,是生存艱難下的本分。得到了,要感激;得不到,也無所謂。

請給他人來之不易、魅力四射的專業長處,一分應有的尊重和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