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李詠離世:有生之年,做個體面的人吧!

我是一個不太會,也不喜歡追熱點的人。

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寫作是為了什麼。

所以,每當有新聞在朋友圈或是微博炸開時,我都沒有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在微信公眾號這樣人群密集的地方。

我怕自己表達不準或是對這件事的解讀有失公正。否則,我的內心會感到極其不安。

對一個自己並不瞭解的人或事,特別是,靠百度或是道聽途說就下定結論,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這種行為就像,有天你和朋友一起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老人突然摔倒了,你的朋友出於本能,想立馬衝向前扶他起來,但是你覺得這個老人有問題,可能是碰瓷。因為你聽過類似的新聞。

然後你立馬拉住朋友的手,阻止他別去。但是你的朋友不顧你的反對,最後還是去了。結果你竟然罵你的朋友是個傻子。

也許你經歷過很多東西,也遭遇過諸多不幸,從而你有了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這都是你的,也值得尊敬。但是,你不能因為自己是過來人,就一定要阻止別人不能做。

你不瞭解別人,就不要輕易用自己的三觀去打擾或是否定別人;你不想行善,就不要勸別人不做好事;你想固執己見,就不要罵別人沒有幫你說話。

你只要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就足夠了。但是千萬不要把你所接觸和理解的世界,強迫別人去接受。

有時候,你所認為對的人或事,在別人眼中不一定是對的。你所堅持的正義,並非正義;你所認同的道理,也並無道理。


著名主持人李詠離世:有生之年,做個體面的人吧!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就在今天,著名央視主持人李詠先生因為癌症去世。無論是微博,還是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自發地緬懷他。一時間,我們似乎都變得特別熱心而又善良。

但是就在前不久,有很多人卻因為李詠攜家人移居美國而謾罵他,甚至有些人還認為他在央視撈夠了錢,得趕緊撤離。

對此,李詠先生沒有做出任何回應,而是選擇沉默。也許在他看來,關心自己和家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餘生就足夠了。別人怎麼看他、評判他,那都是別人的事情,與自己毫不相干。

不能拴住別人的嘴,還不能管住自己的眼睛嗎?既然自己是對的,那就把別人所以為的看成錯的,不需要爭辯,也不必解釋。

反正總有一天,時間會證明一切。

就像江南說的這樣:這個世界上並非一切正確的事情都是正義的,也並非正義的事情一定是正確的。

做個善良的人,做點真實的事,不要動不動對別人,對這個世界冷若冰霜,懷有敵意。


著名主持人李詠離世:有生之年,做個體面的人吧!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別人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進行解析,認為別人對自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想法。其實更多的是,我們在以自己的眼光,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別人。

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無所謂是小人還是君子,人心隔肚皮,我們又怎麼能夠理解體會別人的心意呢?不過是照著自己的想法揣測一下罷了。本以為是博弈,其實好似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一個生氣的孩子對著空谷大喊“我恨你”,結果自己也聽到有個人對他說“我恨你”。

他氣不過又接著憤怒的罵了好久,直到聲嘶力竭。

當他回到家裡把這一切告訴他的母親,母親跟著他再一次去了空谷,這一次,母親讓他喊“我愛你”,結果得到的也是“我愛你”。

在美國的一部科幻電影裡面,造夢師在夢境當中看到自己身處在周圍全是鏡子的空間裡面,到處都是自己,她卻感到很害怕,四面楚歌。

這種現象,便很好的詮釋了人生如夢,與人相處,更像是與自己相處的道理。

你對別人心存芥蒂,其實就是對自己很不滿意;你對別人指指點點,其實就是對自己放心不下。


著名主持人李詠離世:有生之年,做個體面的人吧!

有位病人,他掛了老師的號。

一走進診室,他就囔囔著說:“我家是外地的,來這裡看病不容易,得給他先看病。”

我們不同意,他就罵我們沒有一點同情心,服務質量太差,要投訴我們。

我們沒有辦法,只好請來領導。在領導的幫助下,他終於不鬧騰了。

輪到他看病時,他突然向我們道歉。

老師便笑著問他:“你這是怕我不會給你仔細看病是嗎?”

他不好意思地搖搖頭,然後又點點頭。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是個病人,就理應享受某些特權或是作為醫生的我們就應該對他絕對包容,給他特權。

這類人只管表達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利益,卻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關心別人的損失。

他們在人前誇讚別人的好,在背後卻大肆宣揚別人的壞。對這個世界充滿惡意。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就在自己對別人齜牙咧嘴的時候,也有人對自己張牙舞爪。

有人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對你怎麼樣。它的意思也在講,你對自己的態度也決定了別人如何去對待你。

一個不懂得自珍自愛的人,永遠別指望別人對你有多好,愛你有多深。即使那個人溫柔慈悲,你也可能無福消受。

有生之年,做個真實善良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