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栖居江南系列之八十一

「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秋 镝

转眼之间,栖居江南已走过四季。温润如玉的江南,冬季也是如此的安和宁静,少了北国的凛冽朔风,少了北国的漫天飞雪。今晨行走在长街之上,手机中赫然跃出了老家朋友的一则信息——“平安夜将至,祝你平安幸福。”

多么朴素的问候啊!古往今来,平安幸福都是人类执着的追求、现实的理想,是一个不朽的哲学命题。叔本华主张从生命意志的角度来定义幸福,他曾说:“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国王更幸福。”但是,“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亦有生老病死,人的生命不可能永远处于最佳的状态。故而,叔本华把人的种种痛苦归结为人的无穷的欲望,正因“欲壑难填”,人才时常处于痛苦之中,就像邬勇教授说的那样,“叔本华的幸福学说在悲观中沉沦”。朱熹也说过:“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理想真的能引领生命超越新的境界,平安幸福是一种美好理想对现实的观照。

「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当前,人与人的沟通已是畅通快捷了,试问那些每天问候我们“平安”的话语是否能坚持很久呢?抑或是哪个卖茶小妹的搭讪,抑或是哪个售楼小哥的咨询回访,商业性的一句“你好”,缺少了温情,却让我们早已漠然了,但不能忽视来自亲人、朋友的问候,哪怕不是天天都问候,哪怕是你也很忙,感恩生命的温度,感恩时代的眷顾。问候平安幸福,不论是在节日,还是在平凡的每一天,有人问候就是牵挂和惦念,因为这问候让我们的手机和内心都提升了温度。

《吕氏春秋》中有言:“天生人而使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既然欲望产生感情,我们当学圣人,学会分辨感情,节制感情。从珍惜生命的角度,珍惜真挚且朴素的感情,感恩生命中每一天每一次的“早安”、“晚安”......因为不是由衷的牵挂和惦念,谁也不可能做到日日时时都会想起问候你、在意你的冷暖安否。

「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徐志摩曾写给林徽因这样的话,为很多人引用:“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份无关功利、无关风月的问候,是对平安幸福的诗意注解。红尘滚滚,我们总在梦想与现实中游走,在渴望与顿悟的光影里徘徊。任时光荏苒,笑看草长莺飞,情动冷月清秋。行走远方,我已习惯了面对清灯冷雨的日子,一句在西历圣诞平安夜前的问候,却让我感慨万千。纵使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存在,我们期盼平安幸福的理想却是共同的,朴素且现实的。

白落梅写过一部书名为《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她说“一个过于怀旧的人,并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虽然我也不再是青春年少,但诗卷与经历熏陶的人生激情仍然在向理想奔流。没有了推杯换盏的迷惑,没有了人浮于事的煎熬,我仍然在求索。也许是对现状的不满,但绝不是对未来的空想,究其本源,只为母亲那期许的眼神和深深的牵挂,也为友人远隔千里的问候,也为平凡日子里的一份云端邂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不一定都只有经历、品尝过才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于你,于我,于他(她)......梦想、祝福抵达的地方,在我们的记忆中、生命里,都是难以忘怀的,真实可爱的。

漂泊总是有一些苦的,但自从心存那份对温情的牵挂和渴求,我的心却是温情依旧的,苦中透着微甜、且日日在变。

不只是问候的节日才会收获心的悸动,情才会泛滥。岁月如歌,心儿芳华依旧。你就是我在冬季邂逅的人间四月天,你也是点染我这缥缈孤鸿影的飞动流云。漫漫人生长路,我愿穷尽生命之爱,如繁花装点有你在的前路,我愿燃烧余生之血液,化为炉火温暖你行将沾冷的心房。弱水三千独取一瓢,凡尘百相只守唯一。每天问候一声平安,只因不想辜负灿如莲花的岁月和不容易的人生。

感恩岁月,问候你我,温情永在,砥砺人生。

这——也许就是我余生最美的修行。

「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原创」云中谁寄锦书来——平安夜前随想


2018年平安夜前 于丽日锡城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