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未果、李國慶退出,噹噹為何距離“國產亞馬遜”越來越遠?

噹噹網早期是一家互聯網書店,模式與之前的亞馬遜十分相似,如果不是被後來的京東反超了,也許現在的當當網還能頭頂“中國亞馬遜”的光環,可是,近年來的亞馬遜完全成為了一個賣書的,距離亞馬遜也是越來越遠,別說追趕亞馬遜了,就連國內的京東和阿里都趕不上,這個曾經的互聯網巨頭在經歷了海航賣身未果之後,創始人李國慶在“當打”之年退出噹噹管理層,使得當當徹底成為了噹噹,再也沒有昔日的風采。而究其根源,時也、命也?

其實這幾年是互聯網電商發展最快最好的幾年,移動互聯網化加速了交易訂單的快速增長,人們甚至於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五湖四海的產品。而最開始的時候噹噹網就是以網上書店開始,逐漸發展到全品類,不過書籍仍然是噹噹主營的銷售產品,也是李國慶堅持的情懷。可是,就在亞馬遜推出了Kindle,在雲服務上越走越遠的時候,噹噹卻是停滯不前,如今更是難以跟上亞馬遜的腳步。

噹噹的好牌怎麼就打爛了?

李國慶和俞渝在創立當當之前已經是名企高管了,他們於1999年共同創立了噹噹網,而當時的馬雲也在同一年創立了阿里巴巴,只不過二者完全走向了不同的兩個極端。阿里巴巴是一個全品類的電商平臺,其主要是為了幫助中小商家賣貨,自己做的是流量生意。這十幾年裡阿里不斷加碼提升淘寶天貓的影響力,就是吸引更多的人來平臺進行消費。

而噹噹網最初做得是書籍類的銷售,他們在2010年上市之前已經做到了行業第一的位子。可是,上市之後的當當並沒有橫向發展,而是希望自己可以縱向盈利,執意做圖書業務,為了做好財報收縮營銷費用,市場也就慢慢萎縮下來。然而,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在京東也開始做書籍的時候,噹噹突然意識到自己錯過了發展的最好時機,不僅在圖書銷售領域沒有能保住市場份額,也沒有能增加銷售產品品類。

書籍產品本就是薄利多銷,而即便是做得再好利潤也比不過服裝、數碼3c以及百貨等電商平臺的主流銷售產品。當這些產品起來之後,噹噹網的流量自然就會被其他電商平臺瓜分。用戶都跑到京東和淘寶去了,噹噹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優勢了。從2010年到2015年是噹噹走下坡路的這幾年,李國慶認為美國資本市場低估了中概股的價值,於是在2015年籌資將噹噹私有化,一上一下噹噹市值損失了70%以上,再也不復當年的風采。如今不僅比不過同時期的阿里,就連比後來者京東也是不如。

李國慶的眼界和格局,俞渝的掌控欲

噹噹網是一家夫妻店,因此要想把家庭和工作完全分開是很難的,李國慶和俞渝事關工作的分歧必然也會上升到夫妻關係上。不過好在俞渝這個華爾街精英自然是分得清何為工作、何為生活,在二人共同掌管噹噹的時候就常會有分歧出現,但最終還是平穩過度,二人夫妻關係也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當李國慶的強勢遇到俞渝的掌控欲,是選擇事業還是愛情,從噹噹賣身海航就可以看出端倪來。李國慶一直主張噹噹獨立上市,而俞渝則主張將噹噹賣掉,這才導致後來的百度、亞馬遜、阿里的入股成為了泡影,或許現在回想一下二人也會很後悔錯失了擴張的機會吧。

其實在創業開始到上市期間噹噹有多個機會改變局面,一個是2003年左右,當時互聯網電商剛剛崛起,李國慶沒有看到互聯網對於整個傳統企業帶來的機遇,錯失了最佳的擴張機會;當到了2007年到2009年期間,線下實體開始遭遇網絡電商的衝擊,人流量急劇下跌,用戶損失慘重,噹噹網當時忙著上市,沒有看到已經崛起的阿里和京東已經開始積極佈局,因此李國慶錯過了第二個轉型的最佳時機;再到2012年左右,當時移動互聯網已經快速發展,如果噹噹能看準機會進行移動互聯網布局,很有可能在移動端將阿里和京東比下去,可惜當時的噹噹忙著和京東競爭,錯失了最後一次機會,直到如今噹噹的不慍不火也就在所難免了。

李國慶空有抱負奈何在俞渝的壓力之下多次選擇了妥協,而俞渝雖然也是商業精英,可是也有女性特有的固執、柔情以及對於商業擴張的猶疑,兩人錯失了當當發展最好的機會,也直接阻斷了噹噹的未來。如今李國慶已經徹底出局,未來的當當是繼續尋找買主還是就這麼經營下去,就看俞渝怎麼去把控了。

噹噹網的機會以及垂直電商的未來

噹噹網屬於是一家垂直電商平臺。在如今阿里、京東等發展日益壯大的現在,專注於圖書銷售的電商平臺法人市場空間已經被壓縮,想要在垂直領域做大做強就有必要進行深耕和創新,就好比亞馬遜還在電子閱讀器和雲服務、芯片等相關領域進行了嘗試與運作,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噹噹現在雖然也上線了全品類的產品,但是大多少的用戶除了在購買書籍的時候會想到噹噹網,似乎在購買其他產品的時候不是去淘寶就是去京東,噹噹網似乎已經被比邊緣化了。在拒絕了多個投資人後又沒有抓機會創新,錯失了數字閱讀市場,如今噹噹執意要做的紙質書市場的情懷還能有幾斤幾兩?

而如今噹噹最值錢的也就是這個招牌了,而在圖書銷售領域,市場本就這麼大,即便是盈利了也很難改變這個局面。除非另闢蹊徑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來,可是一心想賣掉噹噹的俞渝還有這個心思去做業務嗎?

筆者認為現在的當當網雖然比不過阿里、京東、拼多多,可是在當前的圖書銷售市場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還有運作空間。如今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競爭激烈,噹噹貿然入局不是最好的時機,深耕垂直領域市場或許還有一些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