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妞絕種了嗎

看到許晴在《老炮兒》裡演個衚衕妞兒,感覺總有點怪怪的,不是北京出生的女孩就是北京大妞,她們中的很多人是隨著南方父母來到北京的。或是伴隨新中國的建設入京,或是很多人已經沒聽說過的借調、對調這種方式。許晴竭力把“話匣子”演得俠義豪氣,但她天然的媚態不是京妞的特徵,因此依附於媚態之上的俠義就顯得不倫不類,像混進豆漿裡的牛奶無法調和。

銀幕上的北京大妞至少有三代(我說的這些必須是京籍,斯琴高娃演的虎妞很好,但她畢竟不是北京人)。


北京大妞絕種了嗎


目光已經被張豐毅這身犍子肉鎖住。


《京都球俠》裡的王姬是一個。這是一部非常久遠的電影,王姬演的北京女孩叫二妞,印象很深的是對著一群光膀子大老爺們,她罵他們“放屁”,當時覺得好粗魯,但是好過癮。

和王姬同時代,最典型的北京大妞就是《甲方乙方》裡的劉蓓,她說話有個特點就是侉,你可以理解為鬆弛,嘻嘻哈哈,還有一點可愛的小輕浮。什麼大事在她嘴裡一過就輕飄飄了,賊都進屋了一聽她輕快的聲音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正因為劉蓓有這個特點,《編輯部的故事》裡讓她演淑女時就設計成啞巴,不讓她開口。

她演的那集叫《歌星雙雙》,她就是雙雙,在其他人的嘴裡是個大美人,臉上的妝油光光,斜飛眼線顯得眼睛是三白的,唱的歌詞也很古怪,什麼“夢裡夢裡九個太陽全升起”。


但她自有一種風流態度,《甲方乙方》裡有兩段是她扮成青衣和阿拉伯公主去迷惑胖子李琦和劉震雲,那種婀娜婉轉,真能逗得男人醜態百出,但劉蓓的逗又是收放自如,臉一板正大仙容,令人不敢真的造次。畢竟北京妞身上的那種俠氣,男子氣讓你覺得她們並不是好惹的。

北京大妞絕種了嗎


北京大妞絕種了嗎


看我震雲老師的色迷迷表情。

劉蓓本人是學青衣,但長得實在太喜興了,青衣應該是張火丁那種長相,自帶愁苦之氣,劉蓓就是個青衣的身胚花旦的臉,電影裡的北京大妞舍她其誰。

宋丹丹倒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她身上又沒有大妞氣,她那個是婦女氣。

第二代北京大妞是徐靜蕾,她說話其實也侉,但沒有劉蓓式的幽默感,不吃逗,只覺得挺厲害的。她和佟大為有部電影叫《我愛你》,根據王朔小說《過把癮》改編,那電影從頭吵到尾,我個人覺得那是徐靜蕾最展示演技的片子,尤其是吵架部分,那小嘴叭叭的,比機關槍還厲害,每句話都直往心窩子裡戮,擱一般男人早忍不住上手了。

北京大妞絕種了嗎


這部劇的前身是《過把癮》,女主角江珊在北京出生,可籍貫是鎮江,戲裡的杜梅也具有北京大妞的特點,她愛你,但絕不饒你。嘴上不饒人,往死裡損,但不代表她不疼你,這種罵戰是一種親熱的表示,不喜歡你她根本懶得理你。

北京女孩是少有的願意養著男人的,只要看你好,那就怎麼都好,懶也好,饞也好,不上進也是一種好。所以王朔說他的別墅都是徐靜蕾贊助的。

第三代京籍女演員應該以楊冪,劉詩詩為代表。楊冪是南城人,按說是地道北京人,可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口音總不太像,老覺得是個南方女孩假扮的。她的行為作派有點像北京大妞,找個沒有自己有名有錢的丈夫,但如果一提楊冪,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她是北京人。劉詩詩和她類似,平時說話粗聲大氣的,偏偏電視劇裡配個弱柳扶風的細嗓子,擇偶時又暴露了她北京姑娘的本質,只要自己喜歡,外人怎麼議論都不在乎。如果不是公司總讓她演些看不出來歷的古裝劇,如果她能真正的有時裝劇的機會,或許我們認識的又是另外一個她。

重看兩個大妞這一幕還真是感慨啊!青春真好。


一定有人會提到王菲,說她才是真正的北京大妞。可能是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黎明的演唱會上,她用粵語唱歌說話,藝名王靖雯,在香港娛樂圈先過了一道水,縱然她的個性非常京妞,可怎麼都沒法把她作為北京大妞的代表了,就覺得天后這個標籤比北京妞對她來說貼得更緊一些。就好像一提起楊穎,很難聯想到上海姑娘,而是些別的更顯著的標籤。

另一個典型是章子怡,從口音到擇偶觀,都不像北京女孩,除了敢愛敢恨這點魂魄還在,所以天后影后和別的女孩終究是兩個族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