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職的第一年,這是你想要的職場生活嗎?

阿里入職的第一年,這是你想要的職場生活嗎?

為什麼選擇阿里

其實找工作的時候,選擇並不是太多,面試了很多家公司,大公司也好,創業公司也罷。例如騰訊、華為、網易,這些公司我都能去面試一下,但是面試之後的結果一般都是不盡如人意,基本都是在備胎池裡泡著。主要原因無非兩種,首先是自己並不是計算機專業,第二個就是因為自己面試的時候表現的的確不是最出色。

但是阿里還是給了 offer,所以並不是因為我挑三揀四,而是實在能夠選擇的不是那麼多,往往唯一的答案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答案,而且由於對傳說中的 bat 公司總是有一種信仰,當我和家裡的老人提起阿里巴巴的時候,他們哪怕不知道具體是做什麼的,也會說一句這是一家大公司,跟著馬雲一起學做生意肯定靠譜。於是我帶著家裡人的“殷切期望”,還有自己朝聖的心態開始了阿里之路。

我在阿里做什麼事情

每個人“朝聖”的方式不盡相同,我朝聖的方式就是寫代碼,和絕大多數的程序猿大眾並沒有什麼區別。我也是普通的後臺開發工程師,在這裡很多時候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大上。

我在這邊負責交易系統,由於一個交易系統實在是太龐大了,不管是哪一個業務的交易系統都是非常大的體量,所以裡面的架構和設計都相對複雜,而我剛進去的時候,就必須要去熟悉代碼,看懂這裡面的每一個流程,熟悉其中的每一個子模塊,以及對應的程序狀態流轉,有時候還必須畫出時序圖、狀態圖來方便自己的記憶。

阿里新入職的應屆畢業生都會配置一個對應的師兄,幫助他們儘快地融入工作和掌握對應的技術。但是由於自己開始接觸的業務實在是有一點重要,畢竟是和資金系統打交道,就算是主管心大能放手一些項目,自己還是有點慌亂的。所以為了不出問題,也為了練手,師兄給我安排的任務都是從簡單的程序開始寫起,比如遷移部分系統代碼(從上游系統遷移到下游系統),做一些簡單的小需求(如修改 bug,增加某一個字段等)。

但是這些都只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簡單。

看似簡單:因為不必要寫很多代碼,類似遷移系統代碼,都不屬於重構,甚至只需要複製和黏貼,增加字段往往只要增加一到兩行的代碼;

但又並不那麼簡單:因為哪怕是涉及一行的改動,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進行覆蓋,很多人以為這些都該是測試去做,但實際上,測試往往只能進行黑盒測試,而且測試對於代碼的瞭解程序一定不如開發,所以在這些細節上的測試都是由開發自己自測完成。

因此,往往改動一行代碼,就可能都會花上半天的時間去用各種奇奇怪怪的方法進行測試,更多時候我都懷疑自己是一個奇怪的測試而不是開發。

在這裡工作就像是打怪升級一樣,當你完成了“新手村”的任務時候,就需要去做更多的任務,一方面是為了升級,另一方面公司也不可能養一個“閒人”。於是乎,我開始加入項目,而項目對於整個團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項目就意味著業務以及新的 kpi,尤其像阿里這樣以業務為主導,而不是以技術為主導的互聯網公司。所以項目的優先級往往是相當高的,而且在阿里這樣一個需要多人開發,團隊協作的公司裡,你的進度延後很可能意味影響了別的進度,甚至會影響整個程序的進度,這種責任和壓力往往會迫使你第一時間完成相應的開發任務。

每個項目也會有很多的流程,從一開始的項目立項、需求評審、可行性分析、系統設計分析、開發自測、測試、驗證到最後的上線,這其中要有很多環節,而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對應開發自測,但是這個週期往往只佔整個項目週期中的很小以部分。所以留給自己去開發自測的時間並不多。

對於剛進阿里的萌新來說,項目一般都是由大佬帶著完成,像我這樣的只能負責一部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只是小小一部分。

當然寫程序開發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後臺開發工程師,我還必須實時監控線上,特別是剛進來的同學都會委以監控線上的“重任“”。因為大佬們一般會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線上問題查看一般繁瑣而且也需要對於代碼邏輯有一定的瞭解,還能提升對於系統代碼的熟悉程序,所以讓新來的同學去做是不二選擇。但是對於剛剛進去的我就比較慘了,因為線上的異常不分週末和工作日。只要出了問題就必須要去查看,這樣便有了各種體位的查看問題方式。雖然過來不到 7 個月,我分別在醫院、電影院、地鐵口、大馬路上、大巴車上查看過問題。

這恐怕是我最“痛苦”的時刻,因為週末時時刻刻都要揹著一臺電腦活動,手機必須要有足夠的電量和流量提供 wifi。之前提過項目的優先級很高,但是線上的優先級是最高的。因為阿里裡面的業務實在太龐大了,隨便一個線上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數以千計的人,所以需要及時的定位和解決問題。

阿里的工作氛圍

首先一點, 任何人都能想到的,這裡不強制加班,但是卻是加班最嚴重的公司,之一吧(可能還有華為)。

可以看看在萬塘路上的支付寶大樓,直到晚上 3 點的時候,還有一半的燈是亮著的。更別說雙十一時的燈火通明。

高強度的加班以及快節奏的工作。這也是每個員工在公司的價值體現。

阿里這裡還是實現彈性的工作制度,並不要求每個員工都能按時上班,當然更不會要求員工能夠按時下班,每個人工作時間其實還是根據工作量來定義的,但是工作量又是由什麼確定的呢?

互聯網最重要的是什麼?沒錯,就是時間,往往你越早推出產品和上線,就越能佔據有利地位,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確定開發日常表,不是根據工作量來估計,而是根據要上線日期來倒排工作時間,這樣唯一會導致的問題就是工作不一定能夠按時完成,那麼剩下的東西就顯而易見啦,阿里最重要的一個文化就開始出現了,那就是加班。這也是互聯網公司最常見的問題。一般的互聯網的 996 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早上 9 點幹到晚上 9 點,一週 6 天,這是非常大的工作強度,這邊的一週的工作時間差不多可以達到(以一週 5 天為例,還不是 6 天)60 小時,是一般公司的 40 個小時的 1.5 倍。所以高薪往往意味著高的工作強度。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氛圍,就是第一時間去解決問題:

一般的 it 公司可能週末不會上班也不會去解決問題,但只要在阿里,問題被發現了,基本都會第一時間去解決,除非這個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阿里的薪資情況

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大家都說阿里的程序猿非常有錢,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一般阿里的等級由 P 來分,其中 P5 是剛剛進去的等級,然後是 P6、P7。一般今年的應屆生是 15-16K 起,我是去年的,肯定會比現在的低。一般是 16 薪,發 12 個月的工資,和 3-4 個月的年終獎,如果績效好,很有可能就是 6 個月的獎金和工資,但也很有可能連年終獎都沒有。就如上面所說的那一成人,哪怕乾得很辛苦,也許連年終獎也沒有。P5 一般是 15K 到 20K,P6 是 20K 到 30K,P7 應該是 30K 以上吧,之後就只能仰望了。至於有沒有股票什麼的,就看自己的緣分了。

在不同的部門一般會給不同的股票,比如在集團,會發集團的股票,在螞蟻金服會給螞蟻自己尚未上市的股票,至於在菜鳥、或者阿里雲一般會給自己部門的期權。當然得到這些股票、期權都需要時間,一般會按照等級贈予股票或期權,但是前提是你在這家公司要待上多年時間,至少是三年起。

股票、期權的給與方式並不是一次性贈與,而是通過分多次、分批給與,比如公司承諾 4000 股,但是會以 4 年的時間給,一年給 1000 股,公司也通過這種方式,保持員工對於公司的忠誠度。

所以很多人都很羨慕阿里的工資,但是實際上,阿里的工資只是行業的平均水平,很多時候給的並不是高薪而是白菜價。真正有價值的股票不一定能夠兌現,且需要待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這是也是另一種賭博。

阿里的晉升空間

晉升,這是一個大家都很想了解的話題,首先在這裡公司會有各種各樣的級別,之前在阿里的薪資結構就已經說過了。一般新進去的畢業生都是 P5,主要負責的任務就是能夠完成上頭給與的任務,當然晉升到了 P6 就要能夠獨擋一面,這裡也就是阿里工程師中最主要的主體,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都在這個級別。

對於每個級別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當你能夠勝任這個級別的任務的時候,自然就能獲得往上升級的區別。就比如能夠完成老大交待的所有任務,那你就能從 P5 升到 P6,但是當你達到 P6 的時候,想到 P7 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因為你需要去培養管理人的能力,能夠幫助別人成長。當然到了 P8,要求可能就不僅僅是能夠帶領團隊這麼簡單,還需要有更多的能力去整合身邊的資源,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以上舉例只是為了說明這裡的等級有著不同的要求,要求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來說,能力越大,級別越高,整體呈現金字塔類型。往上晉升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能夠快速的晉升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答案。

其實到了這裡,沒有所謂花了精力時間就一定能夠辦成的事情,所以這裡是一個講究結果的公司,這裡需要講究的結果就是績效。有了好的績效自然上升的空間就會比其他人大一些,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

互聯網公司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能在短期內發展的非常迅速。所以能夠有上升空間的一定不僅僅是別人乾的優秀,更得老闆歡心,往往還取決於這個部門這個產業能否做大。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是一潭死水,那麼想要晉升就可能要把別人踩下去,而在阿里往往可以因為一個部門的做大,人員的擴充而讓整個團隊水漲船高,這樣的晉升方式會來得更快,也有更好的擴展性。

這就是為什麼往往在公務員的隊伍裡,需要熬很長的年頭才能有晉升的空間,而在這裡,往往不需要很多年頭就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和晉升。

這裡除了要完美地完成老大交付的工作任務,還需要有好的眼光,去做一些別人的不敢做的事情,選擇一些相對有潛力或者有發展的部門。“人的一生當然要靠自我奮鬥,當然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並不只是看這個部門、公司以前是否有著輝煌的履歷,更要看這個部門、公司是否更具潛力。需要以一個更加長遠的眼光去看待晉升的問題。

給應屆生的一些建議

首先這幾個月找工作讓所有的應屆生都非常疲憊了,不管找不到工作的,還是能找到很好工作的,挑選甄別都是非常累的。

作為和大家一樣的應屆生過來的人有幾句話想說:

1.擇業比好工作更重要,不要太隨波逐流。因為大家找互聯網工作,往往是因為其中的高薪、高福利,但是互聯網一定是存在泡沫的,有可能就會像是 2000 年左右的互聯網公司,所以進入這個行業的應屆生們,還是要考慮一個問題,這就是自己到底喜歡不喜歡互聯網,是不是願意為他付出,不然等真的泡沫到來或者破滅,這些人將會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2.遵循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想法,首先去阿里這些 BAT 的公司就不是性價比最高的工作,很多去銀行,或者去外企 it 公司,拿到的錢往往和 BAT 的錢一樣,而且乾的工作不那麼辛苦,還能更多自己支配的時間,也不用那麼苦逼。當然 BAT 也有好處,就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能讓人快速成長,依託與大平臺能夠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是內心偏向於安逸工作的,或許銀行、it 公司、甚至是公務員才是最合理的選擇,而更有野心,不甘“寂寞”的人,可以拼一拼 BAT 這種公司。公司因人而異。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適合的選擇;

3.不要被眼前的工資所迷惑,因為不管是 BAT 還是其他互聯網公司,都是以能力為基礎的,能力的提升才能帶來財富和工資的提升,所以不要太在乎剛剛進去的工資,雖然這很重要,但是沒有想象中的重要,往往升值、跳槽就會帶來工資質的飛躍。應屆生還是以技術、環境為導向,不要因為差別幾 k 的月工資就計較太多,要把握重點和大方向;

4.保持旺盛的鬥志和精力,因為剛進公司的我們是生力軍,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有人比你更年輕,比你更能熬的起夜。那麼你在行業裡的優勢又會在哪裡?不斷地學習,學習,保持往前衝的鬥志,才是不被這個時代或者行業所淘汰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