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侮辱了我”

我們都知道華為公司是出了名的福利待遇好,因為華為一直堅持沒有上市,員工都可以分到相應的股份。相當於自己努力給自己打工掙錢,所以員工的積極性也高。

1

然而近日,有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求職論壇分享自己求職華為的經歷

直言華為只給了14K的月薪,感覺是在侮辱他!

“華為侮辱了我”

以下是吐槽全部內容:

大家好,我又來了,前幾天收到了華為的簽約通知,收到短信的那一刻,很開心,泡了將近兩個月的池子終於讓我上岸了。當時手裡的offer都在22萬以上吧,想著華為給我16k我就去,簽約當天,很開心的去簽約現場,結果,節操碎了一地,hr告訴我薪資14k(11+3),不談薪,住房公積金是11k*5%,另外3k是公司發給你的效益獎。

瞬間感覺我是來被侮辱的嗎?當時考慮到平臺的我都打算跟其他公司毀約來赴你大華為給我開的16k,雖然你待遇沒有我現在的公司好,但我16k就真的簽了。結果14k,算了,考慮到平臺,我先去靜想30分鐘,稍後我再跟你談,看了看身邊的同學,我實在忍無可忍,無法接受你給我的薪資,無法接受你招攬的部分人才。旁邊這位同學是面試了好多家,來一個基本面一個,各種掛,幫她做筆試的時候發現,她連基本的變量定義都不會,結果在面什麼掛什麼的基礎下,竟然收到了華為的offer,那是她唯一的一個offer,也是她覺得最具有含金量的offer,毫不猶豫的她簽了,可我還是覺得我不能籤,儘管以前的華為我都是仰視的,可是你的這波操作我是真的服氣,再見,華為,我仰視的華為。

言語間,帶著不屑、鄙夷和自負。這個男孩反應了很多候選人的通病,用兩個“太”字概括就是:

►太把自己和金錢當回事兒

►太不把公司和工作當回事兒


2

職場上最致命的錯覺:我最牛,其他人都是傻子。

有個同事,銷售Ada,來公司3年了,同事給她取了個外號,叫“A刀”。

取“刀子嘴”之意,“殺人”於無形:

“Amy?她除了擅長笨鳥先飛,其他沒什麼厲害的。”

“CoCo?跑個客戶卻能讓客戶跑了,一天到晚只會瞎忙。”

“Rinda?一個快23歲還不會做報表的廢柴。”

她是目空一切的,認為誰都沒她厲害。比誰都厲害的她,至今還沒升職。

而她口中沒什麼厲害的Amy,已經做了銷售總監。

那個“被華為侮辱了”的應屆生跟Ada很像。他們都太看得起自己,太看不起別人。這個應屆生想不明白一件事兒:為什麼一個“連基本的變量定義都不會”的女孩,能和他一同入選?站在HR的角度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為HR認為:

男孩性格浮躁,但專業能力比女孩更優。女孩專業能力稍弱,但堅韌不服輸的品質適合作為人才培養。

這個應屆生,包括每個候選人都應該明白:

你沒自己想的那麼牛,別人也沒你想的那麼傻。


3

公司可能沒你想的那麼摳,有可能只是對你摳。

之前王思聰旗下的IG電競戰隊贏得2018英雄聯盟S8冠軍。網傳王思聰包下首爾一家夜店慶祝,給在場全部中國人免單。之後被闢謠:王思聰包場狂歡是假的。

有個網友說的一句話:錢多歸錢多,但錢多不代表人傻。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折騰。

華為就像這個故事裡的“王思聰”。錢多,但不代表“人”傻。14K的薪資,肯定不是華為HR閉著眼睛瞎定的。

很多候選人都會像“被華為侮辱了”的應屆生一樣,有一種慣性思維。

覺得定薪的都是“周扒皮”,公司利潤賊多,給員工發工資卻賊摳。績效太低,底薪太低,補貼太低……給值得的人不會少,給不值得的人,一分錢也不該多。碰上值得的,華為的操作是這樣的:

脈脈上流傳著一張華為的校招定薪表

“華為侮辱了我”

最高的14A職級給出了19k~20k的薪資。

根據華為的校招情況看,最高檔次的年薪基本達到32w的水平

“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從今年起,華為將按價值定薪。充分考慮優秀學生的潛在貢獻價值,特別是牛人,年薪不封頂。簡言之,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有多大潛力,我們就給多大薪酬。”這是2016年,華為CFO孟晚舟在清華大學校招收官時說的話。

你所謂的“公司太摳”,只是公司對有價值的人慷慨,對沒價值的人摳門罷了。


希望每一個候選人,不管在校招還是社招中,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戒掉功利、逃離自負、尊重工作,提升能力。

星辰大海,指日可待。


寫在最後

get最新最全的IT技能,免費領取各種編程資料(Java、python、前端、大數據、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