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面前,“背景”倆字太扎心

10月15日晚,一條“為生命接力,與時間賽跑,時間就是生命”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該消息稱,北京實驗中學初二男孩宇澤由於意外事故,病情危急,將於16日上午5點至13點,從內蒙古人民醫院緊急轉至北京天壇醫院,希望路途車輛有序避讓,為生命打造綠色通道。之後,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兩微一端”轉發,北京電臺交通廣播更是滾動播出這一信息。

10月16日凌晨5點15分,救護車從內蒙古人民醫院出發,上午9時18分,救護車隊由河北進入北京界康莊。之後由交警接力開道,交警部門、媒體通過多種渠道提醒途經路線的司機注意避讓。最終,救護車隊一路順暢到達天壇醫院,比預計時間提前了將近兩個小時。

正如人民日報客戶端文章所言,“這是一次感人至深的集體救援,喚醒了愛心,激發了善心,也打動了人心。”我本人被感動了,周圍朋友說起這事也都頗為激動。遺憾的是,在網絡留言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雜音,少數人將孩子受到的關注和“家庭背景”聯繫起來。這樣毫無根據的猜測,當即被知情者懟回來:“這是實驗中學全校師生全在轉發祈禱最後的結果,這孩子他家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

無端猜測令人氣憤,本不想和他們掰扯,但如果任由一些人“攪渾水”而不廓清其中是非,此次救援的正面效果也會打折扣,因為這個原因,我決定說幾句。

將愛心歸結到並不存在的“背景”上,這是對人們愛心的褻瀆。且不說小宇澤的家是一個普通家庭,即便真的是家長有“背景”,有權有錢,他得到這樣的愛心救援,有什麼不可以嗎?難道不應該嗎?無論他的家庭背景如何,此時的他,身份只有一個:病人。一個13歲的危重病人,一個一旦路上耽擱就可能失去生命的孩子,他不應該得到社會每個人的關照嗎?在生命面前,“背景”二字是那麼扎眼、扎心。

“背景說”暴露了一些人思維上的扭曲,但即使這樣,我仍不想將其簡單歸結到人性上,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們掌握信息不充分所致。我想告訴他們的是,沒有任何“背景”的病人,早已享受這種“待遇”,媒體也多有報道:浙江一名小朋友眼睛受傷,警車一路開道送到上海最好的眼科醫院;河北農村一個女孩被燒傷,北京也是全城刷屏讓路交警開道送到積水潭醫院……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動輒拿“背景”說事的人,不知作何感想。

我還想告訴他們,這種事,今後會越來越多,但它只和尊重生命有關,和所謂的身份、背景無關。在網上,一些網友提出建設性意見,那就是能否讓這種愛心救援常態化,當然不限於北京,而是全國層面。從現實看,類似救援還比較少。大規模救援要動用很多社會資源,只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數量不可能很多,但和需求相比,數量仍嫌少。對一些人來說,即使有這方面的需求,也可能因為沒有制度安排而不知道向誰提出相關要求。愛心救援制度化、常態化,對每個公民都是福音。

最後,祝願小宇澤早日恢復健康,重返校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