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一說到「未來」,很多人對這個詞充滿恐懼。因為科技爆發帶來的突然變化會讓人們感到不適,因為機器人和AI對人類工作的取代,讓人充滿危機感。在一個即將發生變革的時代,有危機感很正常。但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看到未來科技的積極一面。未來二十年,AI、機器人、VR等科技不僅會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們會使我們的基本生活成本實現質的下降。

未來的科技果真有這麼神奇?

其實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將來,任何時代科技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去貨幣化」效應,當然不同的時代,其程度也有所不同。所謂的「去貨幣化」是指科技的進步使原本一個價格很高的產品或服變得價格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免費,即意味著花很少的錢甚至不需要花錢即可滿足我們的某個需求。

比如在膠捲相機的年代,照相併不便宜。為了拍一張照片,你需要買一部相機,同時還需要買膠捲(雖然作為80後,我個人很懷念膠捲相機拍照的感覺)。取照片,你還需要支付沖洗費等。而在今天這個數碼時代,你手機中的相機是免費的,而且沒有膠捲,也不需要支付沖洗費。所以對於基本的「拍照」需求,我們可以說它已經「去貨幣化」了。當然有人會說,現在不是仍有很多人買相機麼。另外去影樓拍寫真也要付錢。可是這些已經不能算作最「基本」的拍照需求。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另外,從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角度來看,在人力被機器取代或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的情況下,人們的支付成本同樣將大大降低,甚至會免費。

接下來,我們基於這兩個角度來暢想下未來我們在交通、食物、醫療與居住四個領域的「基本」生活支出會發生哪些變化?

1. 交通

隨著滴滴、Uber等共享出行服務的興起,全球的汽車市場已經開始受到衝擊,但這還剛剛開始。不久將來,當滴滴、Uber這種共享出行服務平臺開始全面推行無人駕駛汽車時(當然像百度這種重視AI技術的公司也會參與進來),我們的出行成本將會有「質」的下滑。

為什麼?因為不管是快車還是出租車服務,人力成本(即支付給司機的工資)佔據整個運營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當無人駕駛出現,人力成本將不復存在。另外,由於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將主要採用新能源的驅動方式,其能耗成本也將大大降低。所以結合人力與能耗角度,未來人們的出行成本將出現「質」的下降,採用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服務將是未來出行的主流方式。而考慮到極低的共享出行成本和購車成本,私家車的數量將大幅下滑,這對城市交通和環境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就在12月初,谷歌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推出的Waymo One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經正式上路。而東京計劃在2020奧運會期間正式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日趨成熟,一個全新的低成本出行時代即將來臨。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Waymo的無人駕駛出租車

2. 食物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科技讓農業的產量不斷得到提升。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協會(IFPRI)2014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的農業科技創新將大大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同時大幅降低其價格。這些創新主要會集中在作物保護、滴灌、耐寒、耐熱、土壤肥力綜合管理、免耕農業、養分利用效率、精準農業、噴灌等領域。該報告顯示,如果人類能夠綜合利用這些技術創新,2050年以前,全球玉米的平均價格將減少49%,大米的平均價格將減少43%,而小麥的價格將減少45%。

當然未來的農業創新我想並不會僅僅侷限於IFPRI提及的這些領域。機器人工人、無人機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亦會大大提升大型農場的生產效率,同時降低其成本。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一家日本公司研發的農場機器人

另外,生物科技正在以低成本的方式拓寬人類的食物來源,比如前幾天文章介紹的「實驗室培育肉」技術。所謂的「實驗室培育肉」是指從活的動物身上取下細胞,放到生物反應器中,提供養分,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細胞會變成細小的肌肉組織,並進一步變成可食用的人造肉。這種培育肉今年年底即將正式進入餐廳。價格方面,2013年,世界第一塊實驗室培育漢堡肉的價格為33萬美元。而預計在2020年,採用工業化生產後,同樣一塊肉的價格預計降至10美元。按照這個趨勢,它的價格未來將遠遠低於目前普通肉類的價格。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實驗室培育肉

3. 醫療

未來的醫療科技主要會從三個領域降低我們的醫療支出成本:

1)診斷環節。數據顯示,在診斷癌症等疾病方面,AI已經比最專業的醫生的表現還要優秀。在影像診斷、病理診斷、查詢數據、分析數據以及最終診斷等方面,AI不僅表現更好,而且其成本顯然要低於人類醫生。

2)手術環節。在不久的將來,最好的外科手術「醫生」將是機器人。它們比人類醫生的操作更為精確,不會疲勞。結合AI對海量手術數據的分析,手術機器人的表現會超過最有經驗的人類醫生。同樣,手術機器人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手術機器人

3) 病人護理與老年人看護。同樣,使用機器人護理照顧病人和老年人,其成本也將遠低於人工成本。

4. 居住

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居住成本絕對是普通人生活支出的重頭。在決定房價的所有因素中,「位置」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三環邊上的房價和租金自然要比「六環」邊上的高。人們之所以願意花費幾倍的成本住在城市中心,出行和通勤方便是一個主要方便。當然,也有人會考慮到子女教育問題(比如學區房),但二十年後,隨著AI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資源分配的日趨平衡,所謂學區房的概念是否還會像今天備受重視?

如果我們僅僅從出行便利角度考慮(即你的居住位置已幾乎影響不到你的通勤),有兩項科技會幫助降低居住成本:

1)無人駕駛汽車。如果在通勤過程中,你可以在自動駕駛的車裡睡覺、看書、甚至工作、開會,即使通勤時間有1個半小時,相信很多人也會接受。

2)虛擬現實。藉助於VR技術,未來,虛擬辦公或將成為一種主流的辦公形式。想象下在一個完全模擬你公司辦公室的虛擬辦公室裡,你和你同事分別以虛擬化身的方式交流討論。目前國內外少數企業已開始嘗試VR辦公的形式。二十年後,很多公司的辦公室或許只存在於虛擬世界裡。有了虛擬辦公,人們的居住位置或許已不那麼重要。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另外,從建造成本來看,目前很多企業已開始探索機器人與3D打印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隨著這兩項技術的成熟,未來的建築成本將大幅降低,從而降低消費者的購房成本。當然本文所說的居住成本降低是一個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概念。實際的價格還要考慮到通脹、土地成本等諸多因素。

科技會讓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成本實現“質”的降低?

建築機器人

未來二十年,科技的指數級發展會徹底顛覆現有的生活方式,同樣大大降低人們基本的生活成本。同時,基本生活成本質的降低也意味著消費重心也將發生質的變化,那時自我提升、自我進化、娛樂休閒與精神體驗將成為人們努力賺錢的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